根據安排,去年年底前,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公車改革基本完成。近日,多個中央部委證實,目前中央層面公車封存和補貼發放工作已就緒,公務交通補貼已從上個月起開始發放。根據規定,中央和國家機關“車補”標準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1月4日京華時報) 公車改革顯然是個大方向,從1997年開始,至今全國有17個省份至少39個地市縣區進行了車改,但從一些地方試點的情況來看,情況不是十分樂觀。出現了車補的經費大于原先的車輛購置與運行費用;一些普通公務員嫌“補貼標準太低”而影響工作積極性;而常年坐在辦公室的人則為“隱形漲工資”而沾沾自喜的情況。因此,本次全國性的“車改”是否真正能達到預想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車改的根本目的是為政府或企業節約成本支出和提高工作效率。一個單位原先只有幾輛公車,但現在所有人發補貼,同時還得保留必要的公車,原先公車承擔的任務改為租車。那么,公車是減少了,保留的公車給誰用?一般情況領導的工作名義上要比其他人的工作重要,到時肯定領導用車優先,保留的公車勢必成為領導“專車”,那么領導既拿了高補貼又坐公車,職工怎么想呢?再說,如果原先公車承擔的任務改為租車,那么這個錢誰出?如果是公家出,那車補就變成了真正的“福利”,如是私人出,誰愿意做這既吃苦又貼錢的事呢?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以一個200人左右處級事業單位為例,現有10輛公車(不算少,一般達不到),年費用(包括折舊和司機費用)8萬元左右,共80萬左右。如果車改,每人月平均發放補貼700元,每人每年至少8000元,需要160萬。假如保留2輛必要公車,費用16萬。原由公車承擔的很多任務改為租車或打的,一年費用至少20萬。算下來190—200萬!按此算法,說車改后費用至少能減少30%到50%可能是紙上畫餅而已。 所以,“車補”看起來是好事,凡是公務人員沒有一個反對的。就是一些底層公務人員,表面上嫌補貼太少,但心底是還是偷著樂的,畢竟工資卡上每月多出幾百元錢。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反而會引發更多的矛盾。不但不能節約,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費。因此,首先要解決保留必要的公車保留幾輛,保留下來的公車給誰用的問題?其次,要解決按職級發還是按實際工作用車情況發的問題;另外還要解決原有的公車如何處理的問題。 其實,正如有人所說,八項規定之后,公車管得已經很嚴格,“公車私用”現象已經得到有效遏制,只有把這種打壓“公車私用”的勢頭保持下去,壓縮公車數量,規范用車制度即可。就是要搞“車補”也不能按級別補,而是按需補。如:對實際需要用車外出的進行按里程補貼,實行實報實銷,對那些坐在辦公室里常年不用車的就沒有必要進行補貼或適當減少補貼,這樣雖然復雜一些,但會更顯公平。 |
相關閱讀:
- [ 10-31]車補多少該由什么決定
- [ 10-31]莫讓“車補”成“車腐”
- [ 10-30]莫讓“最牛車補”綁架“公車改革”初衷
- [ 10-30]“最牛車補”敲響國企車改警鐘
- [ 10-29]“最牛車補”還需完善制度來“執牛耳”
- [ 10-22]防止車補成新福利關鍵要完善制度
- [ 10-21]“車補”這筆賬怎么算才能更省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