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中對1100多名高一、高二學生進行了50題的科學素養問卷調查。讓老師們驚訝的是,學生對書本中出現過的科學知識,都會做。但對于氧氣的來源這一課本上沒有答案的題目,有兩成學生答錯了。據了解,南京一中是南京市屬名校,學生的入校分數和高考分數都很高,學校的科學實驗條件,以及相關學科教師的素養在全國都是一流的,學校也因此獲得國家級課題的研究機會。但經過調查,那些理科成績出色的學霸,在科學素養上也有所欠缺。(4月8日《現代快報》) 身為名校的高中生,竟然不知道“氧氣的來源”,這不能不讓人大跌眼鏡。根據南京一中老師們分析得出結論,“這個常識性的問題,答案并沒有在課本中明確出現過,如果不進行課外拓展,是不能給出正確答案的”,這樣的說辭更難以讓人信服。聯想到近年來一些備受關注的科學話題:從“吃綠豆能治百病”的張悟本神話、道長李一的“蓋世神功”,到媒體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極寒”、“世界末日將來臨”,再到“引渤入疆”讓新疆變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劑等爭議……國人的科學素養確實值得擔憂。而另據2013年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科學素養水平為3%,相當于美國、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拉低了我們的科學素養? “科學是國力的靈魂,也是社會發展的標志”。我國是科技大國,但卻不是科技強國,這一點從名校的學霸都不知道“氧氣的來源”中略見一斑。如何提高科學素養,很多人會把矛頭指向我國的科普工作做得不好,這當然有一定道理。但筆者認為,“教育缺氧”才是拉低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原因。長期以來,在奉行功利主義、彌漫著浮躁風氣的應試教育難從根本上改變的情況下,中小學教師把教學大綱奉為圣經,絲毫不敢越軌,就連一些名校也是徒有其表,骨子里施行的還是應試教育,文化知識傳授與科學素質培養“兩張皮”現象普遍存在。背負著沉重學習壓力的中小學生,每天的作業都做不完,獲取科技知識的途徑單一,“氧氣不足”,又怎么能激發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起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呢? 警惕“教育缺氧”拉低科學素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當前,迫切需要的是樹立正確教學質量觀和人才素質觀,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提倡科學精神,把科學素質測試列入升學和選拔人才的考核內容,把教育從應試和高考指揮棒下解放出來,在傳統教育中加大科普宣傳教育的比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科學素養,解放學生、解放教師、解放學校,讓學生們在“有氧”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讓我們的教育充滿生機和活力。只有當學生們的科學素質明顯提升后,整個社會的科學土壤才會更加豐厚,我們的社會才能進入一個崇尚科學的良性循環之中,科技強國才能由夢想變為現實。 |
相關閱讀:
- [ 04-08]黃岡中學走下神壇,應試教育風頭仍健
- [ 04-08]給學生干凈清新的“教育氧氣”
- [ 04-07]建設一流教育智庫有四個關鍵
- [ 04-07]黃岡中學走下“神壇”不是教育的勝利
- [ 04-07]違背教育規律,“黃岡神話”必然破滅
- [ 04-03]學生路邊午餐吃出教育涼風
- [ 04-03]就近入學須正視教育資源不均衡現實
- [ 04-03]大學生虐貓是人性教育之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