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以藥養醫,核心就是要用制度的力量,重塑路徑,形成新的、健康的利益格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提出,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以藥補醫”的補償機制有望成為歷史,“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明確的數字、量化的目標,就如同射箭有了靶子,直指問題核心。 回頭看看,破除以藥補醫,已經提了很多年。在實踐過程中,卻非常審慎。先是千縣試點,又有百個地級以上城市試點,再到今天的目標,可謂穩扎穩打。步子如此穩健,說明這道關不是輕易能過。那么,到底難在哪呢? 難處也許很多,但關鍵恐怕還在利益上。經濟學上有種說法叫“路徑依賴”,一種長期運行的機制,會形成既得利益約束,這會導致機制的自我強化,如同物理學上的慣性一樣,讓人輕易走不出來。 以藥補醫,讓醫院和藥企實現了利益捆綁。醫院用藥可以拿到15%的加成,用得越多,當然得到的越多。這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這是個強化逐利的機制,多開藥多得,少開藥少得,再倡導“公益性方向”也無濟于事。藥企的利益也在醫院多用藥、用貴藥。兩者一拍即合,患者的“看病貴”問題便成為久治不愈的頑疾,醫保池子里資金再充裕,也補不上這個窟窿。 以藥補醫,也從利益上綁架了醫生。只有“用夠”藥,加成才會多,醫院的“利潤”才能上去,醫生的收入、福利又系于此,即便一個醫德高尚的醫生,置于這樣的利益框架中,他能怎么選擇?小病大治、大處方、重復檢查,甚至老漢住院檢查子宮的奇葩事件,其實根源都在這套利益設置上。 破除以藥補醫,核心就是要用制度的力量,重塑路徑,形成新的、健康的利益格局。不讓靠藥吃藥,那醫院吃什么?新的籌資機制跟不上是不行的;醫生的勞累程度這么高,醫療服務的價格卻畸低,拿手術刀的比不上拎水果刀的,不調整也是不行的。新路,就是要整合資源,合理安排各方利益,形成新的激勵和約束。不靠多開藥而靠優質醫療服務來改善運營,恐怕是最理想的狀態。 醫改目標能否實現,醫院醫生能否光明正大地合理提高收入,關鍵就在形成新的路徑依賴,重塑利益鏈條上。 |
相關閱讀:
- [ 04-21]農家小藥箱里“大醫改”
- [ 04-10]以醫改拖住醫療費用增長的“腳步”
- [ 04-03]醫改的關鍵在于群眾受益
- [ 04-03]重慶醫改風波,尿毒癥患者贏了嗎
- [ 04-02]僅調整價格,重慶醫改注定會有波折
- [ 04-01]什么樣的醫改才能讓鐘南山院士滿意
- [ 03-27]醫改須先明確醫療衛生資源的屬性
- [ 12-31]代購白血病藥的情法沖突,出路在于醫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