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評比,短視的負面“互聯網+”
2015-11-17 17:01:2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微信投票知多少,如今再出新花樣。繼主持人評選網上投票、征文評比網上投票后,網上投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燒到了我們的教育中,燒到了祖國的花朵——我們的孩子身上。一樣的配方——微信關注、網上投票、拉高人氣、發紅包以謝朋友們;一樣的味道,迫于朋友間的面子,不得已投票,然而APP下載、找到相關備選人員、打勾提交,如此的繁瑣,縱是哥們關系鐵、閨蜜親如蜜,也難免不勝其煩。紅包在手,又如何?長此以往,朋友們都會躲得遠遠的。故而言之,微信投票,網上評比,賠了朋友賠了財,就是一賠本買賣。 然而,對于主辦單位來講,看似微信評比,以小小的獎勵,就以幾何級別的增長速度增加了微信關注度和人氣指數,是最大的獲勝者,無論是電視臺的主持活動、相關的文明單位、此處的學校和培訓機構,都有了超大的粉絲群,可以拉廣告、提關注度、增點擊率。然而,微信APP的經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講究推送的內容與接收用戶間是否存在的黏度和契合度。沒有了足夠令接收者滿意的內容,外加此前不勝其煩的微信投票經歷,取消關注亦成為大家的統一動作。 就孩子的微信評比而言,家長還為孩子帶來了惡劣示范。原來以公平、公開、公正著稱的評選中,爸爸媽媽也可以拉叔叔阿姨來作弊,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做法讓他們對大人們產生質疑,甚至是鄙視。此外,通過不當得利,最終獲勝的孩子們,或許,還會因此而愛上“不當得利”,成為作弊的模仿者,讓孩子因為錯誤的鼓勵成為自負者……故而言之,微信評比,從活動主持方到參與的用戶,以及被拉來“助威提氣”的朋友們,都沒有獲勝者。 之所以出現微信評比這樣短視的負面“互聯網+”,一方面,是人們對于新鮮事物“互聯網+”的不適應、不當應用。而另一方面,也是尤為根本的一點,那就是人們的自私借助可以作弊的空間,將惡的一面不斷釋放出來。有句話說得好,萬變不離其宗。“互聯網+”的耀眼光環,也掩不住活動主辦者們廣告推銷創意的匱乏。 |
相關閱讀:
- [ 11-10]莫將微信記錄當做“證據之王”
- [ 10-28]靠“財”留生不如靠“才”留生
- [ 09-29]虛擬情感難以阻止家長群上演“江湖恩仇”
- [ 09-06]微信選舍友,迎新這么潮你怎么看?
- [ 08-06]微信美食店不能信譽“微信”
- [ 07-28]微信紅包變賭博 互聯網“功不可沒”?
- [ 07-20]凈化微信“朋友圈”當用法律利劍
- [ 05-18]“棉花造大米”是娛樂還是謠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