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按“紅包”排名,更要賦予患者話語權
2016-10-20 17:58:2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 第三方機構查“紅包”打在“七寸之處” 醫務人員收受“紅包”,黨紀國法赫然在目,但始終不能“斬草除根”,一方面說明醫務人員的廉潔意識喪失;另一方面則還是我們的監督機制還存在漏洞。就像群眾所言的,衛生部門監督醫療機構,監督醫務工作者本身就是“老子管小子”,難免會出現“護犢子”之嫌。值得關注的是,《福建省醫療機構專項整治“紅包”和回扣工作方案》中明確將聘請第三方機構專項調查醫療機構收受“紅包”和回扣的行為,并對相關醫院進行排名,連續兩年收“紅包”居前十名的醫院將被降級處理等,這無疑是有了極強的針對性,也是打在了“七寸之處”。 相信有了由醫療機構和各地衛生行政部門進行“第一道把關”和第三方機構專項調查,醫務人員的收受紅包的行為一定能夠得到遏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希望衛計委部門能選聘出信譽良好第三方機構進行工作,同時也期盼第三方機構能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認真對患者等進行回訪、接受他們的舉報,讓那些隱藏在醫療機構中的蠅營狗茍之徒浮出水面。[詳細] 整治醫院“紅包”,得先治兩個“難病” “難病”之一是調查難。《方案》規定了“兩道關”。“第一道關”是醫療機構和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在病人出院后1個月內必須開展調查回訪;“第二道關”是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專項調查來發現“紅包”和回扣的線索,并暢通信訪、舉報、部門協作的渠道。看上去,這種辦法乃是“雙保險”,但其實很難有保險。出于“好不到人也不要害人”以及害怕說出收受“紅包”和回扣的醫護人員姓名之后他日就醫會對自己不利的心理作怪,很少有病人及其家屬會配合調查,更不會主動舉報。 “難病”之二是取證難。要想取得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的真憑實據,可謂難上加難,因為收送“紅包”和回扣往往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不會有第三人在場的時候收送,更不會通過轉賬或者其他會留下痕跡的形式收送。送者也不會刻意使用針孔攝像機或者錄音保留證據,收者也會特別小心送者會不會保留證據。總不可能僅憑病人及其家屬一面之詞確定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的事實吧,這樣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如果不“治愈”這兩個“難病”,那么再重的拳也像是打到棉花上——傷不了收受“紅包”和回扣的醫護人員一根汗毛,也難不倒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和回扣嚴重的醫院。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出臺了不少整治“紅包”和回扣的辦法,但都收效甚微,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治愈”上述兩個“難病”,而不是“拳重”不夠。所以,當務之急應當是設法“治愈”上述兩個“難病”。[詳細] 說到底,整治“紅包”亂象,要賦予患者更多話語權 “紅包”產生的根源是什么?說白了,患者就是想用紅包作為一種“話語資本”和利益交換,索得醫生更多關注與額外照顧。因為,患者在醫生面前作為弱勢群體,除了用紅包、人情之外,確實也沒有其他更為保險可靠的話語資本了。 醫療“紅包”癥結歸根結底,還在患者沒有約束與監督醫生的有效渠道。試想,倘若每位患者以及家屬的意見都將納入醫生職稱、年終獎勵等考核,那么患者還需要擔憂醫生不盡心盡力嗎?賦予患者話語權,不僅是完善醫患相互監督的機制,以監督來純凈與改善醫患關系,更是讓患者及家屬的意見走進醫生執業考核體系,讓考核更趨完善、更加科學。所以,筆者建議,將對醫生的“民意測評”納入考核范疇,與職稱評任、獎懲激勵等掛鉤,讓民意考核的話語權代替紅包人情的話語權,切實從源頭上鏟除醫療紅包生產的沖動,還醫患關系一份原有的清朗與純潔。[詳細] 精彩短評 須防醫院“紅包”與調查機構“合污” 整治醫院收受“紅包”和回扣的行為,僅僅靠調查機構說話是靠不住的,無論第一道關口還是第二道關口,調查機構和調查數據必須隨時隨地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因此,要組建調查機構人員庫,經過報名、考察、公示等程序,接受民眾的監督。嚴防“紅包”醫院與調查機構“合污”,調查數據才不會“失真”,整治醫院“紅包”和回扣的工作才能不斷推向深入。(李云勇)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