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融資平臺籌資建設保障房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1-06-22 編輯:黃水來
中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全國清理地方債的風暴仍在繼續,但為了解決保障房資金缺口,決策層仍然給地方平臺公司開了綠色通道。國家發改委日前下發了一份文件,名為《關于利用債券融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根據《通知》,各地經規范后繼續保留的投融資平臺公司可以申請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應優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 債券融資對保障房建設來說是一劑怎樣的藥方?在地方債務已經被認為過度膨脹的形勢下,如何避免保障房平臺融資產生新的過熱問題?今日《觀點》欄目中央臺記者柴華對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韓保江,解析保障房平臺融資之道: 記者:住建部要求各地保障房建設務必在今年11月底之前全部開工,目前看后續的建設任務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是今年整體的貨幣政策從緊包括最近存款準備金率也在不斷的上調,用允許地方平臺發債的方式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緩解這種資金的壓力呢? 韓保江:我覺得應該保障房建設的一個主體應該是政府,這次制約的保障房建設,特別是制約基層政府保障房建設最大的瓶頸還是資金問題,我們現在基層財政很困難,過去我們批評基層財政主要是土地財政,在整個房地產市場、城市化建設,包括土地批租政策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實際上靠出賣土地維持地方財政的這種空間已經很小了,保障房又是一個剛性任務,地方又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很顯然要用地方的這種信用融集一部分資金,來解決保障房,我覺得倒是一個非常可行的辦法。 最關鍵的我想有兩個制約,一個由地方政府發債還是以你地方財政的財力做基礎的,換句話說現在地方承債的能力到底怎么樣,供它發債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制約著它這種通過發債來融資的這樣一個規模。第二個需要考量的,發了債之后能不能保證這些錢花到保障房建設上去,因為據我了解,地方政府除了保障房建設還有很多其他的窟窿,會不會借著這個發債挪到他用,我覺得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 記者:的確如您所說,盡管發債這種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保障房建設的資金壓力,但是您也指出,允許地方為保障房項目發債存在著推高地方平臺債務的這么一種風險,因為目前看地方的平臺債其實已經形勢比較嚴峻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新的債權融資可能帶來的風險目前看到底有多大,我們如何去防范您所說的這種風險呢? 韓保江:一方面我想對保障房本身的建設還是要量入為出,保障房建設很需要,但是你建多少一定還是要從自己的財力,自己能力的角度出發,房子是蓋不完的,保障房建設問題不能急于求成,這也是我覺得我們也要把握的一個原則。第二個對地方的債務要摸底,現在基層底下的債務到底有多少,除了通過我們這個平臺發出的債務我們現在清楚,地方私下白條性質的隱性債務很多,在兩個清晰的情況下,通過發債的方式解決現在一部分資金的短缺,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