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一號"將探測火星大氣和空間
來源:北青網 2011-11-09 編輯:黃水來
■最大挑戰來自火星的嚴寒 由于距離遙遠,在人類當前技術條件下,對火星進行探測的難度要比探測月球大得多。專家表示,在整個探測過程中,“螢火一號”面臨最大的挑戰來自火星的嚴寒。預計在到達火星軌道兩個月后,“螢火一號”將遭遇7次、最長達8.8小時的“長火影”時期,那時它因進入火星陰影內,太陽能帆板接收不到能量而無法工作,維持運行只能依靠有限的蓄電池。為了保存能量,就必須使部分部件進入休眠狀態,待火星飛出“長火影”后,再將這些部件加電喚醒,重新啟動工作,由于休眠期間“螢火一號”的周圍環境溫度只有零下200℃左右,如果“螢火一號”的防寒措施不到位的話,有些部件可能會被“凍死”而不能正常工作。 如今,人類對火星的相關信息了解依舊十分有限,其電磁環境、力環境、熱環境、大氣環境等究竟如何人類尚不清楚。另外火星與地球的“對話”有40分鐘左右的間隔,即當地面發出指令,衛星要20分鐘后才能作出反應,而地球相關研究人員收到信息反饋則又需要20分鐘,這都為探測火星增加了難度。 由于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深空探測網,準確實時對火星探測器進行跟蹤監測是最大的難題。關于“螢火一號”的數據接收問題,吳季透露,其上行命令主要由俄羅斯地面站和歐空局地面站幫忙接收,下行命令則由中國地面站、俄羅斯地面站和歐空局地面站分時段進行接收。其中,中國地面站主要依托國家天文臺位于密云的50米射電望遠鏡和位于云南的40米射電望遠鏡接收“螢火一號”傳回的數據。 不過吳季坦言,由于距離較遠,數據量較大,三個地面站聯合起來也只能下載“螢火一號”衛星在探測中獲取的5~10%的數據。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