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算公路一年罰款多達2700億
來源:CCTV2 2012-12-26 編輯:黃水來
劉戈:罰款就是強買強賣 司機沒有選擇權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此事必有蹊蹺。我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這位師傅從江蘇出發的時候,貨加上車是89噸,到了安徽變成96噸,到了河南變成110噸,到了山西變成了126噸。這個重量是越走越重,這就好像出現了一個新的力學定理,好像重量跟緯度相關,但這是不可能的。在這里頭,我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們在市場上,如果一個秤能夠相差30%的幅度,那么我們是不會去購買的,在菜市場,無論你賣給我雞蛋,還是賣給我白菜也,你能差到30%,我肯定不買你的東西,但是司機開了車,到了公路上,就沒有辦法,我秤是多少,你就是多少,所以它變成強買強賣。我覺得這一點對于司機來說,他在這樣一個商業模式下沒有選擇權。 戴定一:執法不規范 自己隨意制定規則和標準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地秤這件事是一個個別行業,其實在物流行業里,我們都會看到這種游戲規則不一致,執法不規范,有隨意性的這種情況。通常是在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他隨意去制定規則和標準。即使在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他也要盡量的個性化,增加他的解釋權,在設備使用上,在規章制度的解釋上,在處罰力度的掌控上等等,都加大了這種自由度和不規范性。這樣一來,使得監管的這方造成了很多的不透明、不規范,甚至是市場規則的不一致,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障礙。 周天勇:現在已經把收費和罰款固化了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在路上的罰款亂收費的比原來多了,而不是少了。第二,可能原來我們覺得出個什么事,建立一個限超辦,讓各個部門都上路去管理,可能超載這個事能解決,但后來發現這個事不但沒解決,而且收費罰款越來越嚴重;第三,這些機構部門的人越來越多,把收費和罰款固化了,每年的任務,每年的數額,如果罰不到,可能這些人就沒飯吃了,就領不到工資,領不到獎金了。而且這類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所以趨勢越來越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