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濫用K他命現象嚴重 危害極大
來源:東南網 2012-12-27 編輯:黃水來
李志恒表示,目前臺灣針對一、二級毒品使用者,已建置戒治及判刑準則,相關單位只要針對學生訂定落日條款,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與其擔憂K他命使用者的權益問題,不如從毒品制造端、販售端祭出重罰,才能從根本抑制K他命泛濫。 奔波校園除不了毒瘤 一位反毒志工的棄守 “很無力!”慈濟志工黃瑞芳談起以切身之痛參與“法務部”巡回校園、監獄的反毒宣導,竟是聲聲的感慨,因為看到毒品滲入校園愈發嚴重,“不是泛濫,而是癱瘓校園了。” “怎么會愈宣導,反而情況更嚴重?”黃瑞芳百思不解,也因此讓他感到無力又無奈,成了慈濟志工的“逃兵”,回到云林老家一心照顧年邁的母親。 2、3年前,黃瑞芳擔任“法務部”反毒宣導志工,走遍南北,踏入校園和監獄,以毒害的“見證人”做反毒宣導。“曾有一名媽媽跟我說,她的兒子是資優生,有天卻跟她講,想要試看看到底吸毒會怎樣?”黃瑞芳說,到校園宣導反毒時,更常碰到有學生問他:“要吸(毒)幾次才會上癮?” 黃瑞芳說,好奇、同儕慫恿是青少年第一次接觸毒品的主因,“還有人對自己太有自信,認為有足夠的意志力可以克制自己不上癮。”黃瑞芳語重心長地說,當你有想要嘗試的念頭時,代表你就是上癮了,“因為毒品是魔,會削弱你的意志力。” 看到毒品泛濫日益嚴重的新聞,竟還有博士生涉及制造毒品,黃瑞芳既痛心又無力,尤其毒害滲透校園“已到了癱瘓地步”,擔任反毒志工的他也只能“救一個、算一個”。“現在的孩子沒有所謂怕不怕的問題,”黃瑞芳說,告訴他們吸毒會導致膀胱無力,終身得包尿布等種種毒害后遺癥,“但青少年多半心里想:“會那么恐怖嗎?”反而好奇心驅使之下,接觸毒品。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