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2010年,中石油命名長慶采油二處華慶油田喬河白153區為“劉玲玲站”,站長劉玲玲,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9月26日,早6:30分,長慶采油二處華慶油田喬河作業區“劉玲玲站”.一陣鬧鐘聲把站長劉玲玲吵醒。她起床穿衣、洗漱整理內務,不到十分鐘就走出了宿舍。此時的天空還沒有全亮,寒氣逼人,大霧彌漫,幾十米開外看不見東西,氣溫七八度左右。
35歲的劉玲玲,濃眉大眼,1.72米的個頭,皮膚白中透紅,褐色頭發,被職工譽為大美人。她和往常一樣,首先來到電腦控制中心,向正值小班的王麗琴了解昨晚該站油井進出油情況、設備運行情況,并通過視屏了解站內所有油井的油壓、溫度、輸油泵的油量是否正常等。劉玲玲告訴記者,晚7點到第二天的早7點是小班,這段時間要把各種數據了解清楚,便于接班的人接班。隨后她幫著打掃室內外的衛生。
7:30分,天大亮,霧還沒退去,全站12名職工在院內開班前會。值小班的王麗琴向大家匯報了全站油井輸出油情況,緊接著技術員翟學治講了今天外出巡井的重點。最后,劉玲玲安排當天工作,并再次強調安全,提醒大家外出作業注意安全,開車不能打電話等等。
7:50分開飯。油餅、小米稀飯、鹵雞蛋、肉夾饃。劉玲玲全部“光顧”.她說,早餐太重要啦,吃飽了好工作。
8:10分,開始工作。一部分職工外出巡井,其他幾人在她的帶領下,更換泵房的油泵。她說,天已冷,今天必須換完,不然會影響生產。
此時,霧散太陽升,照在身上暖暖的。小站所在地:打扮山,位于陜甘交界。相傳當年王昭君出塞,曾在此休息、梳理打扮而得此名。小站坐北向南,東面和背后溝壑縱橫,處在一個風口上,作業區書記王朝榮說,這里每年的10月開始刮風,直到來年的5月,最大風有8-9級,氣溫最低零下25度,現在已開始供暖。我發現劉玲玲的右手指短粗,手指骨節大。她說那是經常握焊槍造成的,天一變,就疼痛。
這個站是按生產流程設置,以站為中心,井站一體、班站一體、生產生活一體的基本生產單元。該站與井組、燃氣發電站共建,與應急班一體化管理。有員工17人、油水井92口、日產油160立方,全部數字化管理。
劉玲玲以前是電焊工出身,1994年參加工作,2000年至2008年是女子焊工班長,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的進取精神,在學中干干中學,取得了有世界級焊接技術德國認證的DNE-287焊工證書。她帶領的焊工班24名員工全部取得鍋爐壓力容器焊接合格證書和氬弧焊手工操作合格證書。多次榮獲省級和全國的榮譽稱號。2009年,劉玲玲轉崗到這里。從頭學起,不但很快適應了新工作,還完成了石油專業大學本科的學業。她和站上的職工面對超低滲透油田的復雜地質條件和開發現狀,不斷摸索出特色建站五步法,即:科技引領數字建站、典型帶動管理建站、五型同創標準建站、崗位實訓技能建站、以人為本文化建站。該站的精神是:奉獻、進取、敬業、協作。
10:30分,我到油泵房,見劉玲玲正和大伙在清理油泵的底座。共8人,就她一名女性。她一會拿扳手卸螺栓,一會兒拿著平衡儀測量地基的平穩,沒有一點閑暇功夫。幾個大老爺們圍著她,工作有條不紊。
12:10分,我們一起吃午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可她一直在忙著招呼他人吃飯,就像一家之長。我見她只吃了一個油餅,隨便吃了幾口菜。
中午休息時,與她閑聊中我又知道了她的另一面。以前她和丈夫雷建國一起工作,兩人還是甘肅電焊工大賽的第三和第四名。現在雷建國在洛川輸油一處工作,9歲的兒子在西安和老人一起。她兩三個月能和愛人見一面。她工作忙,回不去。8月中旬,愛人帶著孩子到井站來看她。國慶節也回不去,預計是10月13日-18日可以回家,班已排好。
一說起孩子,她的話多了起來。她說特虧欠孩子,平時都是老人管,我和愛人都在井上工作,這是油田工人的痛呀!她每天只有給兒子打電話。兒子也經常給她打電話咨詢作業題。打電話就成了她和兒子、愛人每天的必須。
談起小站取得成績,劉玲玲說得最多的是大伙的努力,單位大力的支持。
因路途較遠,我離開劉玲玲時已是下午2:30分。此時她讓職工從小站的大棚里摘了幾個西紅柿給我,說是,沒有上化肥打農藥,是綠色環保的。我咬了一口,一股甜甜地汁液滑進喉管,真爽呀!
晚上7:45分,我給劉玲玲打電話,她正在吃飯。她說,油泵已安裝好了,只剩收尾打掃工作啦,吃完飯就去。
我不知道她何時能休息,但我總想起采訪她時說得那句話:我個人不是很優秀,但很自強。我就想當一名 “有一把刷子”的好工人。先進是壓力,但也是動力。我只有前進,沒有退路。
晚上11點,她給我打來電話說,終于干完活啦,明天就可以調試啦!口語中雖說有些疲憊,但我能感受到,還有發自內心的喜悅!
- 2011-10-19馬慧心:慧質蘭心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