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迎來了處暑節氣。今年加長版的“三伏天”終于熬到了頭。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那么,處暑時節的養生有哪些講究呢? 吃:少食辛辣多清淡 據營養專家介紹,“秋燥”是指在秋季發現的以干燥為特征的病變,分溫燥和涼燥兩種。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癥多表現為頭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適、手腳心熱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同,這種具有明顯季節性的不適,主要與久晴少雨、秋陽暴烈的氣候有關。 因此,飲食上應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潤為主。鮮藕、生梨、荸薺以及胡蘿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些;多喝水、淡湯、菜湯、豆漿、牛奶等,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而生蔥、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吃,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 靜:睡覺別忘蓋薄被 處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爽。養生專家建議,處暑后要睡子午覺,“子”是指子時,夜間0~2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午”則是指11~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子午時分及時補眠,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尤其是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人們適當增加睡午覺和晚上睡覺時間,至少每天多睡1小時。晚上睡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脾胃受涼。 為保證充足睡眠,可以在睡前用醋泡腳。每晚睡前將60℃左右的熱水約2500毫升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雙腳(水溫以腳能承受的熱度為準),水應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10分鐘即可。中醫認為用醋浸泡足部,能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解除疲勞,幫助入睡。 為達到祛暑防燥,還可以在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含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