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2015年十城市抽樣調查》的數據展現了我國婚姻家庭的哪些生態?如何更深入地研究、推動幸福婚姻家庭的建設?多位專家學者深入解讀。
優秀傳統婚姻觀念文化得到繼承
在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研究員蔣永萍看來,這項來源于生活的科學調查有不少有價值的研究發現,比如,某些優秀的傳統婚姻觀念文化在今天的婚姻家庭建設中得到很好的繼承,忠誠、體貼與理解對婚姻仍然至關重要,某種程度的“門當戶對”仍然是婚姻締結的重要因素;而另外一些對婚姻的文化與現實禁錮在時代發展中不再被年輕的一代所遵循,比如,以男性為主導的家庭決策模式正在被共同商量所取代,婚姻締結半徑擴大和戶口約束作用的大幅降低等。
蔣永萍認為,調查也為婚姻家庭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線索,比如,“男外女內”分工模式對具有相同相近教育背景的男女兩性個人發展的影響,“生活習慣不同”和“家庭文化和觀念差異”對于逐漸開放的婚姻的殺傷力,高達60%的“85及90后”擁有自己名下的房產對上下兩代人生活的影響。
“調查還為婚姻家庭建設與政策完善提供了參考。”蔣永萍說,比如,“互聯網+”對婚姻家庭的滲透與影響,如何適應少子化時代孩子養育、老人陪伴的變化與需求給家庭和照料者更多更有效的支持等。當然,目前的調查分析仍然是較為初步的,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和解釋還有待于數據的進一步深入開發,而且囿于調查范圍的局限,數據對于中國城市婚姻家庭總體情況和問題的呈現也較為缺乏。變化中的農村婚姻家庭幸福與否需要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幸福婚姻法則的提煉還要有多輪多角度調查的支持。
溝通是影響婚姻走向的關鍵
中華女子學院教授林建軍在2014年牽頭完成了一項對1000份離婚判決書的實證調查,回答了解體婚姻、短命婚姻的影響因素。
對比這正反兩方面的調查,林建軍發現,溝通是影響婚姻走向的關鍵。幸福夫妻通常以正面情緒溝通為主,反之,離婚夫妻通常以負面情緒溝通為主。 “我們調查發現,婚姻的首要殺手是‘經常爭吵’。”林建軍說,1000件中有348件的離婚理由是經常爭吵,占比近35%。如果夫妻之間互相指責、爭吵等負面情緒溝通占了婚姻生活的主流,很容易走向離婚。這次幸福婚姻調查顯示,非常幸福的夫妻重視幸福互動、正面情緒溝通。他們 “一起討論有趣想法”的頻率高于其他夫妻。
“感情是締結和維系婚姻的基石。”林建軍說,有情人終成眷屬,幸福眷侶必是有情人;反之,無情人難成眷屬,即使成了也難成長久的眷屬。我們調查發現,當事人第二多的離婚理由是“因感情不和分居”,共295件,近30%。顯然,感情不睦,婚姻不牢。如果因感情不和再分居,很容易走向離婚。此次幸福婚姻調查顯示,幸福夫妻更重視生活面、肉體面與精神面的同步互動,是身與心、靈與肉的結合。
林建軍認為,包容是維系婚姻的潤滑劑。只有理解包容,才能和睦相處,才能一生一世。我們調查發現,性格不合是第三多的離婚理由,共219件。性格不合,根本上并非性格問題,是一方或雙方性格管理問題,是執念太多、缺乏包容的問題。此次幸福婚姻調查發現,包容、理解、信任成就細水長流的愛情。非常幸福的夫妻會給另一半更高的信任理解,也更接納和更多陪伴對方父母,和對方父母和睦相處。
家庭建設的核心是建立相互支持型的家庭關系
“在中國市場化轉型和全球化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破解何為家庭建設、何為家風等基礎性問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佟新說,報告以數據展示了家庭建設和家風建設的重要內涵。家庭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建立相互支持型的家庭關系。
佟新認為,首先,家庭建設應著重建立起夫妻共擔家庭責任和共享生活喜悅的情感模式。家庭建設的首要工作是樹立起家庭成員相互支持的理念和價值觀,這既包含夫妻間的相互支持,也包含著父母與子女間的相互支持。調查表明,幸福夫妻“配偶在生活上對我比較體貼”的比例占到72.6%。非常幸福的夫妻有更高比例(63.5%)愿意與配偶父母同住。事實上,小家庭的建設得到了來自雙方父母在精神、經濟、帶孩子和料理家務上的大力支持。
“相互支持的家庭關系如何得以實現呢?這就是家風建設,即家庭內平等互愛的家風建設。”佟新說,調查表明,非常幸福的夫妻是那些有著積極溝通的人;非常幸福的丈夫中有66.5%的人會“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平等互愛的關系是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的,表現在夫妻間、親子間和對待父母關系中的關心和幫助。
家和萬事興。在佟新看來,在市場轉型和社會充滿變化的今天,“家和”本身成為人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相互支持為主要目標的家庭建設將有助于人類的發展。同時,人有愛人和被愛的情感需求,相互支持的社會關系,使人們相信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都有人可以陪伴。
“社會的變遷表明,傳統的男尊女卑、男外女內的家庭關系已不再適合于今天的發展,現代幸福家庭是建立在多元平等和互助基礎上的,夫妻間共擔責任,代際間相互支援是新型家風建設的核心內容。”佟新說。
家庭幸福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的齊心協力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說,擁有幸福的婚姻家庭是每個人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然而,幸福的婚姻家庭不是依憑幻覺就可以產生的,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和努力。
——婚姻家庭既是個體的,也是共同的。因此婚姻家庭的幸福與否,既取決于個人的主觀意愿,更決定于家庭成員特別是夫妻的共同意愿。要想婚姻幸福,必須有夫妻目標一致的共同努力,必須有所有家庭成員的齊心協力。而要婚姻不幸福,只要有夫妻任何一方的努力就足夠了,也只要有一個家庭成員去破壞就足夠了。因此,婚姻家庭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幸福婚姻家庭必須由婚姻當事人和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呵護與建設。
——婚姻家庭既是私人的,也是國家和社會的。婚姻家庭的幸福既需要家庭及其成員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有力支持。當前,我國家庭發展呈現出規模小型化、結構多樣化、居住離散化的趨勢,城鎮家庭已經多于農村家庭。老人獨居家庭、隔代家庭、單親家庭、丁克家庭越來越多。家庭功能弱化,抵御風險能力降低,一些家庭在致富發展、子女成才、養老照護等方面的困難尤為突出。這些問題和困難的解決,既需要家庭及其成員自身的努力,同時更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有力支持,這也是國家和社會應盡的責任。
——婚姻家庭既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婚姻家庭的幸福既需要傳統美德的發揚,也需要先進理念和時代精神的引領。家庭作為世界上人類最古老的關系形式,一直在不斷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條件和人類的進步。只有尊重歷史,婚姻家庭才能守其根本,同時唯有與時俱進,婚姻家庭才能得到現代社會的認可而幸福。
——婚姻家庭既是一個實體,也是一種態度。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家庭本身的同時,必須具有家庭視角,將家庭視角納入社會立法、社會政策和社會服務的政策依據。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月娥表示,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將與珍愛網繼續合作,進一步深入研究幸福婚姻家庭的基本法則,編寫幸福婚姻家庭指導手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