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結論”:為推動婦女經濟賦權繪制路線圖
——聚焦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1屆會議(下)
編者按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1屆會議于2017年3月24日閉幕,會議通過了《在不斷變化的勞動世界中的婦女經濟賦權商定結論》,為推動婦女經濟賦權提供了路線圖。本文強調了“商定結論”關注的五個重點:消除婦女經濟賦權面臨的結構性障礙;保證職業婦女不因懷孕和做母親而被置于不利境地;保護婦女的工作權利并在各級管理層實現性別平衡;推動將非正規就業者和傭工納入正規經濟;關注邊緣婦女群體的經濟賦權問題。
■ 李英桃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1屆會議(以下簡稱“第61屆婦地會”)于2017年3月24日閉幕。據統計,共有162個聯合國會員國代表參會,其中包括89名部長級代表和來自138個國家的超過580個非政府組織的3900名代表。他們共同見證了全球婦女不斷增長的力量,傾聽婦女團結的聲音。會議通過了《在不斷變化的勞動世界中的婦女經濟賦權商定結論》(以下簡稱“商定結論”),該文件可稱為促進婦女平等參與經濟,推動婦女經濟賦權的路線圖。
確保變化的勞動世界“不落下一個婦女”
會議開幕前,聯合國婦女署領導的、負責會議籌備工作的第61屆婦地會執行局已提交《在不斷變化的勞動世界中的婦女經濟賦權商定結論(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草案”重申了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2000年婦女:21世紀平等、發展與和平”大會第23屆特別會議成果文件,《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關于實現婦女工作權利與工作中的權利的國際文書,聯合國系統其他關于性別平等與賦予婦女與女童權能的一系列重要決議,強調婦女經濟賦權對充分、有效地加速落實《北京宣言》《行動綱領》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2030議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保障婦女體面地從事勞動的權利、實現婦女充分有效的就業是實現“2030議程”中可持續目標5(性別平等和賦予婦女及女童權能)的關鍵手段。
“草案”確認,加快推動婦女經濟賦權環境的轉變,可以有效地實現經濟指數的增長,消除當今世界存在的一切形式的貧困,確保所有人的福祉,在變化的勞動世界中,不落下一個婦女和女童。
為實現婦女勞動世界參與的改變,“草案”敦促各國政府和聯合國系統相關機構、各國際和區域組織、婦女和其他市民社會組織以及私人部門,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上采取以下至關重要的行動:強化實施致力于實現所有婦女的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的規范和法律框架,強化婦女的教育、培訓和技能發展,落實賦權婦女的經濟和社會政策,應對正在增加的非正規就業和女工流動性就業,應對婦女經濟賦權的技術和數字化挑戰,強化婦女的集體聲音、提高婦女的領導力和決策能力,強化私人企業在婦女經濟賦權中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草案”呼吁各國政府將上述行動整合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計劃、減貧計劃和部門戰略、政策和行動中;呼吁政府強化國家性別平等機制,以使其能夠支持和執行上述行動,并有效地與相關的國家和地方機制合作,包括與勞動相關的機制合作;呼吁政府和其他利益攸關方通過公共的、私人的渠道,以國內支持和官方援助等各種形式進行資助,增加資助項目,推動在變化的勞動世界中實現婦女經濟賦權?!安莅浮碧貏e鼓勵作為行動主體和受益者的男人和男孩,積極參與并充分致力于在變化的勞動世界中推動婦女經濟賦權。
婦女經濟賦權路線圖得以最終確定
經過各利益攸關方的談判與商討,第61屆婦地會第14次會議通過一系列文件,包括“商定結論”,關于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和“2000年婦女:21世紀平等、發展與和平”大會第23屆特別會議后續行動的決議以及其他文件。“商定結論”的篇幅從“草案”時的6頁共19條增加到最新公布版本的17頁共45條,內容更加詳盡具體,涉及問題更加廣泛。例如,新內容突出了全球化給婦女經濟賦權帶來的機會與挑戰,要求確保全球化對婦女和女童是包容和平等的,明確提出了國際勞工組織1998年通過的《勞工組織關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強調了政府在“2030議程”后續行動及審查中的首要責任,認為身心健康對婦女和女童的生活與福祉不可或缺,等等。
在前文已涉及內容的基礎上,筆者將再次強調其中幾個重要觀點。
第一,在不斷變化的勞動世界中,婦女遭遇多重的、交叉形式的歧視,婦女經濟賦權面臨結構性障礙。這些障礙包括:不平等的工作環境,婦女在非正規就業中的比例過大,性別刻板模式和社會規范的持續存在(這將婦女長期集中在衛生、社會服務等低薪酬部門的現象合理化)及婦女承擔遠超過男性的無酬勞動等。雖然關于同工同酬的國際勞動準則早已通過,但性別薪酬差距在所有國家都長期存在,很多婦女處于貧困中,收入不足以使其過上體面生活。
第二,職業婦女不應因懷孕和做母親而被置于不利境地。為此,“商定結論”強調采取相關措施實現婦女經濟賦權,包括確保婦女和男子享有帶薪育嬰假,特別推動男子使用生育津貼;增加工作的靈活性;建設可負擔的高質量的用于兒童和其他需要照顧對象的照顧設施;使懷孕的年輕女性和單身母親有條件完成學業等。
第三,各利益攸關方不僅要確保婦女留在工作崗位上,而且要在各級管理層實現性別平衡。“商定結論”指出,社會對話、集體談判、工作評估和性別薪酬審計等措施有助于落實同工同酬政策;獲得性和生育健康服務也將幫助婦女留在工作崗位上,進而推動婦女經濟賦權;而相關教育與培訓有助于婦女把握迅速發展的新技術為她們帶來的新機會。同時,“商定結論”譴責一切形式的針對婦女的暴力,敦促各國建立和強化消除工作場所性騷擾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有關方面應該停止現有的以性別為基礎確定商品價格的做法,停止“粉色稅收”(Tax pink,指以婦女和女童為潛在消費人群的產品和服務定價高于面向男子和男童的同類產品)。
第四,第61屆婦地會第一次把推動將非正規就業者和傭工納入正規經濟這一轉變作為核心問題進行討論。與會成員一致認為,需要在公共和私人領域,促進婦女獲得體面勞動和有酬照料,增加對婦女進行社會保護和保證婦女可以獲得滿足適當生活水準的工資的條款,確保婦女有安全的工作條件。
第五,特別關注處于邊緣地位的婦女的經濟賦權問題。在非正式就業和技術含量低的工作中,許多移民婦女常遭受剝削和不公待遇,顯得十分脆弱,因此需要充分認識到移民的貢獻,呼吁制定具有性別意識的移民政策,以推動移民婦女的經濟賦權。賦予原住民權能問題是本屆婦地會設定的新主題,“商定結論”敦促通過使原住民婦女擁有自己的生計等辦法,將其納入經濟發展中。殘疾婦女、老年婦女、農村婦女等群體的賦權問題也在“商定結論”中得以強調。而且,“實現性別平等與賦權農村婦女與兒童的機會與挑戰”被列為第62屆婦地會的優先主題。
聯合國歷來就是一個各利益攸關方進行談判、商討,甚至“討價還價”的舞臺,婦女地位委員會也不例外。圍繞“商定結論”及其他文件,有關方面在部分議題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在第61屆婦地會第14次會議上,也門、西班牙、阿根廷、澳大利亞、伊朗、美國等國,代表本國、所在區域或立場相近的國家就性權利、墮胎、人權、市民社會、氣候變化、技術轉讓等問題,發表了意見。
整體來看,第61屆婦地會一直在認真研究如何堅定、全面和建設性地用最有效的方式給不斷變化的勞動世界中的婦女帶來變化,推動婦女經濟賦權。正如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姆蘭博-努卡所言:“不平等永遠沒有存在的借口?,F在我們已經看到,‘對不平等的一種明智的不容忍’正在成為一種堅定的、積極的變化?!?/p>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