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夫妻倆與外商合作,出資828萬元成立“金冠”,并取得了自主進出口經營權。現在的“金冠”,從當年的小作坊蛻變為年產值4.2億元的大企業。
企業成長的同時,傅麗芬認為,應當承擔起愛心、慈善的責任。“企業大小、強弱不同,但是不管拿出多少用于社會公益事業,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這是企業家不容推卸的責任。”2006年的“珍珠”臺風、2008年的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傅麗芬都伸出了援手,累計捐款約50萬元。而傅麗芬日常性的慈善活動,更是不勝枚舉。
早在1994年,傅麗芬就在龍海市婦聯的號召下,加入到“春蕾計劃”、“一幫一”、“大手拉小手”等活動中,逢年過節還跟隨市婦聯一起到鄉鎮慰問貧困女童,送去生活補助、學習用品。
10多年來,傅麗芬每年都幫助特困生和孤兒20多名。小學生一人一年1200元,初中、高中生一人一年2000元,大學生一人一年3000元。“受助的孩子大多數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工作還非常不錯。”傅麗芬很欣慰。
2006年春節,傅麗芬第一次到角美鎮錦宅村年近七旬的黃先生家探望,那場景至今難忘。“非常艱苦,家里基本沒有家具,黃先生還和80多歲的母親同擠一張床。”傅麗芬說,“離開后一直耿耿于懷,萬一老人生個病怎么辦?”沒多久,傅麗芬就找人打聽黃先生一家的情況,卻聽到黃先生母親剛剛去世的消息,當即送去3000元安葬費。之后,傅麗芬還為黃先生送去2000元作為生活補貼。
傅麗芬每年為困難老人和特困家庭送去的生活補貼達10萬元。2007年以來,傅麗芬連續3年捐款30萬元,為龍海市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累計使300人重現光明。
傅麗芬的善舉,不計其數。僅近5年,傅麗芬為公益事業捐款就達360多萬元。
傅麗芬的愛心,獲得了家人的肯定、支持。“丈夫一直對社會公益事業很支持,常說,要是確實需要幫助的人找上門,一定要全力幫助。”傅麗芬的兩個女兒已出嫁,從小并沒刻意培養女兒對社會公益事業的關注,可在其耳濡目染之下,兩個女兒“過之而無不及”。“去年汶川大地震后,女兒都說,領養一兩個地震孤兒吧。”這個主意,傅麗芬當時一時還沒想到。“結果到婦聯登記,已經排不上號了,女兒到現在還很遺憾。”傅麗芬笑言。兩個女婿,在公司上班,為企業的發展出力,還不時對傅麗芬說,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幫助的話,盡管講,義不容辭。
(本文參加“建設和諧家庭”征文)
- 2009-11-10傳播媽祖文化的一家人
- 2009-11-08齊心,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 2009-11-05好軍嫂,為家撐起一片天
- 2009-11-06風雨情更深 孝親半世紀
- 2009-11-04讓愛常駐家中
- 2009-11-03愛,讓腦癱兒“站”起
- 2009-11-02苦蔓結出甜蜜果
- 2009-10-30善良與寬厚,縫合了破碎的家
- 2009-10-29軍功章有妻子的一半
- 2009-10-28綠色大俠的綠色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