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農林大最深刻的印象莫過于莊祥生老師讓我們享受到的一場視覺盛宴--眾鳥高飛!由于農林大學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之內在機能的整體性,使得眾多的鳥兒愿意安家在這個有著“全國綠色模范基地”之稱的福建農林大學。據介紹,這里的鳥類都是自發被吸引而來,棲息在這里的。聽介紹的老師說,這里原來水質還曾遭到污染,生態受到嚴重破壞。那么為什么會形成現在的景觀呢?原來,這里經改建以來,由于大家共同的維護,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里面的物種與物種之間存在著食物鏈關系,于是形成了具有恢復性功能的濕地公園。不需要人工大量投入,內在自然可以調節好平衡關系,所以這里的景觀是活的景觀,于是吸引了繁多的鳥類來此棲息。在這兒,和諧締造了“人來鳥不驚”的神話:鳥鳴聲和同學們的驚呼聲,交織成一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樂章……
據同行的藝術園林學院副教授鄧傳遠介紹,園內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不噴灑農藥的,他們更注重的是生物鏈內各種生物的相互制衡。比如前幾年的福壽螺,作為一種外來生物引進我省,結果由于氣候適宜又沒有天敵的侵害,使其在我省大肆繁殖,破壞了濕地公園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于是,農大又引進一種會吃螺卵的魚,最后控制了園內生態系統的穩定,使之實現一種動態的自我平衡。該校恢復性濕地公園突出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人與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的標語,透著對可持續發展深刻理解的睿智。而所謂恢復性濕地,是指在一定保留原始動、植物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生態關系,形成生物鏈對生物的制衡與調控,并采取適當的人工干預手段,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
走進占地7萬㎡的中華名特優植物園,在驚奇中不免有點小小的失望。驚奇的是,居然能有這么一塊地方,能將集全國34個行政區的園林景觀,人體保健,凈化環境等功能的名特優植物和名特優花卉齊聚在看似狹小的一片土地。讓人一次觀遍全國行政區的各種特色植物。失望,源于正值冬季,名特優植物園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多是已經只剩光禿的枝干,失了那份生機。整個觀賞的過程,都有農大的鄧傳遠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些植株的生長環境,培育技術等,讓人解惑不少。
這一次的農大之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生態系統的和諧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可持續發展”作為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始終貫徹于海西發展的始終。保護環境已成為求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應當將環境保護貫徹落實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二(10)班魏雪云:真的很棒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一(14)班李蕾:熱愛自然 用心對待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一(10)班王春艷:樹立環保意識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一(2)班黃藝寧:為海西發展而驕傲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一(6)班王暉談農林行:快樂的旅程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二(4)班鄭嘉彬:農林大學和諧之旅
- 2010-02-03福州八中高一(1)班 陳體迅:建設海西的生態
- 2009-09-07福州八中江南水都校區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