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特大橋鋪架作業現場。吳凱 攝 隨著福建省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交通發展的重要性,對高等級、大能力、快速度鐵路的渴望和期盼愈加強烈。于是,縱橫閩中、閩西的向莆鐵路應運而生。“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建!”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的這句話,表達了福建省民眾修建向莆鐵路的決心。 向莆鐵路在福建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而易見。 以素有“交通死角”之稱的三明市為例:向莆鐵路在福建省境內全長近400公里,其中2/3左右的線路經過三明市各下轄縣。三明市工業基礎雄厚,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化肥、水泥企業均集中于此。向莆鐵路從三明市腹心地帶穿行而過,不僅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促進作用,也串起了顆顆被遺落的“明珠”——“閩江正源第一城”建寧縣、當年中央蘇區縣之一泰寧縣、“閩山第一洞”玉華洞所在地將樂縣、聞名全國的“小吃城”沙縣以及朱子理學文化發源地尤溪縣。細心的人們得出這樣一組數字:從三明到福州,沒有鐵路需12個小時,有了鐵路需6個小時,有了高速公路需3個小時,而向莆鐵路建成通車后僅需一個半小時。透過這組倍數遞減的數字,向莆鐵路的作用不言而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名言,出自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之手。而尤溪縣正是這位理學大師的出生地。尤溪縣將與福建省內其他沿線市縣一道,借助向莆鐵路這條“渠”,吸引更多的“活水來”。 同在向莆鐵路沿線,相比福建省,地處贛撫平原地區的江西省各市縣交通條件要好得多。在向莆鐵路西端的南昌市及擁有江南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向塘西貨運編組站的向塘鎮,浙贛鐵路牽系東西,京九鐵路連通南北,滬昆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緊鑼密鼓,多條國道和高速公路穿行而過。因八一南昌起義而聞名于世的“紅色城市”南昌是贛江上著名的河港城市,自古因水而生、緣水而興、借水發達,以“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著稱。然而,長期以來,南昌的水運卻無法直接與福建的海運銜接,進出海客貨流只能依靠鷹廈、峰福兩條低等級鐵路,且需要繞行鷹潭、上饒,運輸成本較高。海鐵聯運,河鐵聯運,打造“無水港”——南昌一直在尋求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就目前而言,無論是東進上海、寧波,還是南下廣州、深圳,鐵路貨運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加上到港裝卸,時間超過24個小時。內陸城市都在借船出海,對于南昌來說,莆田就是這艘“船”。向莆鐵路建成通車后,由向塘到莆田再經港口鐵路支線至湄洲灣只需三個半小時,南昌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無水港”。 “路通則不痛!”江西省撫州市政協副主席廖建輝的話語簡短,卻道出了全市400萬民眾的心聲。目前,除了一條地方工業支線向樂鐵路外,撫州再無鐵路,是全省唯一一個沒有鐵路干線通過的地級市。向莆鐵路建成通車后,撫州通過鐵路可北至南昌、武漢,南達福州、莆田,消除了曾與京九鐵路“擦肩而過”的“痛”。此外,向莆鐵路還途經撫州市下轄的國家商品糧基地南城縣和“中國蜜橘之鄉”南豐縣。現代詩人左河水在一首題為《憶江南·南豐蜜橘》的詞中吟道:“秋風起,遍野蕩濃香。似赤且黃橙復色,扁珠玉韻透金光。一見欲先嘗。”可以想見,用不了多久,越來越多的旅客將通過銜接全國路網的向莆鐵路親臨年產蜜橘150萬噸的南豐縣先品為快,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南豐蜜橘通過這條鐵路運往全國、銷往海外。 關于向莆鐵路,南昌鐵路局黨委書記王秋榮給出了兩個數字:向莆鐵路建成通車后,年貨運能力為2000萬噸,日開行旅客列車可達到100對。這必將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特別是旅游業呈井噴式發展,全國各地的旅客可“一站式”游覽南昌、撫州、將樂、沙縣、莆田等地。 向莆鐵路,圓了閩贛兩省沿線民眾的“鐵路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