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晉安區與甘肅定西渭源縣結成對口幫扶關系,雙方在產業合作、勞務對接、醫療教育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3年來,從東部濱海地區到西部隴中小城,福州晉安的派駐專家跨過千山萬水,演繹仁醫大愛,為扶貧渭源、健康渭源建設,不斷注入新活力。
渭源縣距離福州2200余公里,但那里的鄉親們對來自福州晉安區的醫生們卻不陌生。2017年,晉安區與甘肅定西渭源縣結成對口幫扶關系,雙方在產業合作、勞務對接、醫療教育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
截止2020年5月底,晉安已累計派出醫療專家11批共59人,接收來自渭源的進修人員2批共14人參與了渭源一個個空白緊缺專科的建設,培養了一批批“不走”的醫療技術團隊。
3年來,從東部濱海地區到西部隴中小城,福州晉安的派駐專家跨過千山萬水,演繹仁醫大愛,為扶貧渭源、健康渭源建設,不斷注入新活力。
福州晉安對口醫療幫扶定西渭源。福州市晉安區衛生健康局供圖
512個“大病不出縣”實現了
這是一場跟“死神”之間的生命賽跑。今年春節,渭源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ICU)收治了一名重癥病毒肺的病人。病人的病情依然進展飛快,發生了ARDS,一度呼吸心跳驟停等問題。
晉安區醫院醫生“隔空”助力,和渭源縣醫院ICU醫護人員們一起攜手努力,患者挺過了呼吸衰竭這一關,接下來的康復是早晚的問題。
“2周的俯臥位通氣起效了!真沒想到他們真的做下來了。”晉安區醫院ICU副主任陳基由衷高興。他說,病毒肺的特點就是進展快,肺會快速喪失功能,新冠肺炎的患者就是如此。這樣重癥的病毒肺患者的搶救,對于任何一家醫院來說都很棘手。
這只是晉渭醫療幫扶工作中的小小縮影。翻開渭源縣醫院ICU的建科“日志”,背后的晉渭友誼躍然紙上。兩年半前,渭源縣3家醫院沒有1家有重癥醫學科。縣里的病人突發急危重癥,醫院沒有搶救能力,只能轉到最近的蘭州或定西的大醫院,哪一種選擇都需要在路上耗費2個多小時。可是對危重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多耽擱1分鐘,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渭源縣醫院雖然大,但因為缺乏重癥醫學人才,不敢收治病人。”晉安區醫院副院長余丁福說,籌建重癥醫學科是渭源縣的心愿。2017年9月,晉安區醫院和渭源縣醫院展開“點對點”幫扶,第一步就是填補ICU空白。
說干就干!2個月后,當地重癥醫學科項目完工,投入臨床使用前夕,晉安區醫院第二批醫療幫扶隊伍來到渭源。
交流中,縣醫院一名肺動脈高壓、肺心病人突然病情惡化,陳基副主任立刻發揮急救專長,現場組織搶救,使病人轉危為安,上了一堂生動的實訓課。
之后,渭源縣派出8人的醫療團隊到晉安區醫院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臨床進修,實地“取經” 學習ICU的救命絕招和管理技巧。
2018年9月,晉安區醫院第三次派出醫療團隊,到渭源縣重癥醫學科開展為期3個月的臨床醫療幫扶工作。在這3個月的時間里,晉安區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黃有槐副主任和黃巧云副護士長,進行床邊示范指導及手把手教學、規范業務學習、教學查房、專題講座等。此外,兩地的重癥監護室還建立了微信群,臨床上的疑難雜癥可實時交流探討。
開科以來,渭源縣醫院共收治各類危重癥患者512人次,治愈成功率85%以上,搶救成功率94%。目前,已能夠開展各種類型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各種原因引起的中毒、膿毒癥、多發性損傷、嚴重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各種昏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哮喘急性發作及持續狀態、大咯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癥胰腺炎、產科大出血、重大手術后的麻醉恢復與監護、癲癇持續狀態等臨床各科嚴重疾病的嚴重狀態的救治工作。
不到3年,渭源重癥醫學科實現正常運轉,邁出從無到有的第一步,危重病人生命支持技術水平得到了醫院其他科室同仁的認可,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進一步提升。這也真正實現“大病不出縣”的工作目標,為渭源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福音。
首例“小米加步槍下”的挑戰
除了重癥醫學科,晉安的扶貧醫生還先后來到在渭源縣醫院、渭源縣中醫院精神專科、婦產科、兒科、骨科、影像科、全科醫學科等進行短期的臨床教學、帶教查房。
完成了幫扶階段性任務的晉安區醫院婦產科林彩霞副主任醫師,回憶起幫扶經歷,感慨良多地說,“在渭源,我自己也得到了提升”。
去年的金秋9月,她和同事王成芳副主任醫師、兒科楊帆主冶醫師,一路西行12小時,經過飛機、城際列車、火車、的士系列交通轉換,來到渭源縣中醫院。
林彩霞說,雖然來渭源之前,自己已經搜集了相關的資料,但渭源的婦產科醫療整體水平還是讓她有些意外。
她說,“他們的產科并不比我們弱,病人比我們更多。但婦科腹腔鏡手術鮮有開展,因此我希望在婦科上能爭取做一些微創手術。”
令林彩霞印象最深的是她準備返鄉前收治的一名患者王大姐,56歲,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已出現嚴重貧血,每次來例假都痛不欲生。
以往該類患者,在當地一般采用開腹手術的方式進行全子宮切除,但術后患者腹部疤痕較大,影響美觀,且恢復期較長。如果采取婦科腹腔鏡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盆腔臟器干擾少,術后病人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腹腔鏡下微創手術,一周就能出院。”這個好消息,令王大姐及家人都興奮不已。
手術日定在林彩霞返程的前一日。
林彩霞和渭源縣中醫院的趙主任、魏醫生,針對患者術后的治療護理進行了細致的溝通。同時,她把自己的微信也留給了王大姐一家人。
不料,好事多磨,原定上午8點的手術,臨時碰到了醫院中心供氧出了問題。最后,經過多番協調,麻醉醫生改造了氧氣瓶為手術供氧。
“如果沒給病人做,我走也不安心。”林彩霞說,當時她就不斷在心里給自己鼓勁,“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沒有飛機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槍,我也一定要把這臺手術拿下來。”
一直到下午3點,手術才開始。盡管不是自己熟悉的手術團隊,器械也沒有摸過,只有最基本的腹腔鏡單級和雙極電刀,但林彩霞咬了咬牙,最后還是漂亮地完成了這臺手術。
首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成功,也為渭源婦科腹腔鏡手術書寫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手術后一周,王大姐如期康復出院了。也是因為這一臺手術,王大姐一家人和林彩霞成了緣牽千里的朋友。
多一項新技術,就多一分治愈的希望。除了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林彩霞和同事們在當地還手術指導了新式剖宮產術式及二次剖宮產手術、卵巢囊腫蒂扭轉急腹重癥手術、腹腔鏡宮外孕及結扎手術,得到當地同仁及患者的一致好評。
新目標把精神專科“扶上馬”
怎樣才能實現醫療扶貧出成效,帶出一批“不走”的醫療隊伍?晉安區衛生健康局結合渭源實際需求,不斷探索著“晉安答案”。
晉安區衛健局每年與渭源縣衛健局簽訂了“年度幫扶框架協議”,商定具體幫扶人員要求,確保扶貧協作工作有序推進。
晉安區衛健局領導表示,在長期對口醫療幫扶工作中,逐步探索出集“人才培養、技術支撐、管理培訓、物資援助”四位一體的醫療幫扶新模式,致力于為渭源打造“不走”的醫療隊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渭源縣臨床專科的特點,截止2020年5月底,晉安已累計派出醫療專家11批共59人赴渭源。期間,區里還聯合福州東南眼科醫院開展2019“走進定西?光明行動”,第一批30名定西貧困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眼下,福州神康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其棣等人正在渭源縣繼續幫扶。今年,晉安區計劃繼續派出30名醫護人員前往渭源“接力”,繼續在醫療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健康義診和公共衛生宣傳工作等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其中,填補當地精神專科建設的空白是今年的一個小目標。5月,福州神康醫院精神科主任李高敏、護士長吳風云,已經赴渭源縣人民醫院參與精神疾病專科建設,計劃為幫助其建立心理咨詢門診、精神科住院病房等。
李高敏介紹,科室正式開診1個多月,累計35人次,如今可開展各種重性精神疾病及各種神經癥(強迫癥、焦慮癥等)、酒精依賴等治療服務。在接下來的2年,渭源專科人員培訓的空檔期,神康醫院將不間斷派駐專科團隊給予技術支持。
此外,晉安區采取財政資金支持和社會資本捐助等辦法,籌集資金約129萬元,為渭源縣添置了2輛救護車,2臺呼吸機和1臺纖維支氣管鏡。這些設備的投入和使用,進一步提升了渭源縣人民醫院服務的“硬實力”。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晉安區動員民營企業力量,又籌集了40萬元(含設備20萬元)。
“由于氣候的差異,在那邊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常常流鼻血。但這不算什么,一切都很值得。”這是去渭源扶貧的醫生們提及最多的心聲。在長期幫扶中,兩地醫護人員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照顧福州醫生的飲食習慣,渭源縣醫院食堂特地將兩餐制改成三餐制;每次渭源醫生來榕,晉安區醫院都到車站接送,像對待貴客一樣,送上一碗太平面。
渭水源頭,幫扶之花正絢麗開放。今年春節,從千里之外的渭源寄來的感謝信上這樣評價:“晉安渭源扶貧協作的這段歲月,必定成為渭源衛生健康脫貧史冊上的光輝一頁,必定成為渭源脫貧故事的一段佳話。”
(福州市晉安區衛生健康局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