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南安市應急管理局按照《南安市“項目奮戰年”實施方案》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學習貫徹“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項目推進會精神,聚焦“五個一”扎實開展項目奮戰,著力構建大應急體系,護航區域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全力推進一個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對接省、泉州市應急部門,主動申報承建福建省防汛抗旱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配合梅山鎮政府及能源工貿集團,扎實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今年2月份,經省應急廳研究論證,同意項目落地南安。計劃投資5.99億元,一期用地面積236畝,聚焦“全災種” 保障“大應急”,按照“一個機構、三個基地”(即防汛搶險指揮協調機構、綜合救援基地、實訓演練基地、物資儲備基地)規劃進行設計,承接泉州市應急產業規劃的“一院、一館”相關建設功能,建成后有望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項目,極大提升我市乃至全省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二是探索整合一套監測預警系統。目前全市布設水位水文站7處、暴雨通報站24處、山洪災害和水庫水位雨量站164處、氣象X波段相控陣雷達1部、多要素氣象監測站45處,森林火情高空視頻監控19處,地質災害裂縫計報警器等20處,地震地下流體監測臺3處,地震預警終端590處。涉及水利、水文、氣象、資源、應急等多個部門,存在系統不兼容,數據無法實時共享等問題,應急局探索衛星遙感監測預警森林火情、事故輿情監測等風險事前管理,將預警信息整合到應急值班系統,所有監測信息同屏顯示提醒,并通過政務內網、值班電話、防汛視頻會商系統、應急廣播、衛星電話等方式第一時間預警鎮、村。目前應急廣播正在緊張有序的建設中,6月份主汛期之前建設完成,在村村響的基礎上新建2216個終端,全市行政村、社區50戶以上的每個角落實現100%全覆蓋。 三是謀劃培育一支應急救援隊伍。全市現有消防救援隊伍158人;行業救援隊伍58支,共1902人;鄉鎮應急服務公司隊伍10支,共342人;18支半專業森林撲火隊425人;社會應急救援隊有迅捷、雷霆、藍天等3支,共498人。應急局組織應急隊伍座談會,開展大型綜合演練等活動,提升部門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目前正探索依托南金林場和迅捷應急產業公司,組建一支包含工程救援、地震地質、山地救援、危化救援、水(海)域救援、礦山救援、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等多災種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以國有企業為支撐打造示范,同時謀劃成立泉州市消防救援職業認證中心,形成企業主體、政府扶持、專業機動、平戰結合的應急救援體系。 四是著力服務一批安全生產企業。應急局具體審批事項共17個,其中行政許可事項10個,公共服務事項7個,包括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煙花爆竹經營許可證等事項辦理,審批窗口“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達到100%。2023年累計辦理行政審批事項198件,按時辦結率100%。完成“郵寄辦”、“網上辦”等事項8件,有效節約“來回跑”,獲得群眾好評。同時,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開展“四進服務”,深入石井三安、羅東廣合洪、官橋銳豐源等企業對企業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培訓宣傳,打通政務服務工作“最后一公里”。3月份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2023年鞏固提高標桿企業指導提升服務,培訓企業215家。 五是加快推動一個應急產業發展。對接省應急廳,泉州市應急局,積極融入全省、泉州市應急產業布局,向市政府提出發展應急產業的初步規劃方案,將以“智慧消防”為龍頭,打造“制造+研發+檢測檢驗中心+專業市場、展示展覽中心+救援實訓+倉儲物流”六位一體化的南安市應急產業鏈、產業集群。同時承接省、市級重點規劃項目,打造省、市應急產業核心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對接省應急廳擬建立福建省應急產業協會,推動全市應急產業發展。(南安市應急管理局 陳曉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