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縣委書記段冬梅(左二)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調研。(供圖) 全縣548公里縣界,有217公里與列入“三區三州”的怒江州山水相連,山區面積占98.6%;全縣20.8萬人,少數民族占了87.88%,貧困發生率達23.9%;全縣有4個深度貧困鄉鎮、24個深度貧困村,分別占全州深度貧困鄉鎮的80%和深度貧困村的15.7%…… 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在脫貧攻堅中直面的貧情。 “弱在基礎設施、難在產業增收、短在住房保障、缺在配套建設、急在資金投入、軟在攻堅能力。”云龍縣委書記段冬梅曾用36字總結了云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 “弱、難、短、缺、急”基本可算客觀困難,有國家扶貧政策支持,有中央、省、州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有對口幫扶單位幫扶,都能得到妥善解決。而攻堅能力的“軟”,涉及主觀能動性,攻堅能力不足,再多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幫扶也無濟于事。 如何破解? “我們開展了‘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段冬梅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