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尹志芳在合作社蔬菜基地指導農戶種植。(供圖) “三爭先” 培育能人強動力 “‘頂在前面、干在難處’不是喊口號,作為村里的黨員干部,就要主動作為,當好致富帶頭人。”這是檢槽鄉哨上村黨總支書記尹志芳的真情告白。 對尹志芳來說,當好致富帶頭人,可不是隨便說說,先看他的成績單:2013年發動村里11戶農戶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其中有建檔立卡戶5戶,發展到2017年已有87戶建檔立卡戶加入,且這些貧困戶當年就全部脫貧退出;2018年在鄉黨委政府幫助下,聯合檢槽鄉6個村的合作社,在鄉政府駐地組建了“十方福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帶領合作聯合社在2019年實現線下農產品銷售2200多萬元、線上銷售130多萬元,帶動6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致富。 其實,靠著早些年販賣土特產積累的市場經驗和銷售渠道,這些年如果單干,尹志芳早是百萬富翁。但他卻選擇了領著群眾干、帶著群眾賺。 “家里曾經在村里比較困難,是黨組織的精心引導,讓我在20歲入了黨,我不能辜負組織的培養。” 尹志芳說。 尹志芳不過是云龍405個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中的一員。 據了解,在開展“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中,云龍通過實施“領頭雁”培養工程,大力培養自強感恩爭先、致富帶富爭先、熱心奉獻爭先的“領頭雁”擔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強堡壘、興產業,切實增強貧困鄉村的造血功能。 在云龍縣長新鄉豐華村大巖場組,出生貧寒的村民楊娟花,靠養豬致富后,創立了“長新鄉大巖場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自繁自養”和“委托代養”兩種模式,推動合作社發展成為年出欄6萬頭、產值逾8000萬元的的大型養殖合作社,輻射帶動長新鄉12個村委會和周邊白石、檢槽、寶豐3個鄉鎮1657戶農戶增收致富。 同時,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作為黨員的楊娟花,積極推動合作社內的技能黨員、先富黨員與貧困戶“一幫一”“戶對戶”結對幫扶。她也主動掛包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資金、技術支持,幫助掛包的貧困戶脫貧摘帽。 “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海。”段冬梅說,通過開展“頂在前面、干在難處”專項行動,在全縣形成了“我是干部跟我上,我是黨員跟我干”的脫貧攻堅氛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也由2015年的2880.84元增加到2019年的8974.49元。 2020年5月16日,經過重重考核評估,云南省政府批準云龍縣退出貧困縣。 在這之前的第三方評估檢查中,云龍取得了零漏評、零錯退、零舉證和群眾滿意度較高的“三零一高”好成績。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體味到了。”到云龍任職8年,深入參與云龍脫貧攻堅的段冬梅意味深長地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