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環境肇事者付出足夠代價
www.hxt111.com?2010-07-26 10:05? 胡舒立?來源:《新世紀》周刊
我來說兩句
應對大連灣原油泄漏、紫金礦業污染等一系列環境事件展開徹底調查,嚴格追究肇事者的責任,使“肇事成本”與預期收益足夠匹配
7月16日,大連新港發生輸油管線爆炸事故,超過1500噸原油流入大海。一天后,英國石油公司(BP)終于堵住三個月來洶涌不止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井口。據美國官方估計,至少數十萬噸原油進入墨西哥灣。兩起事件中溢油數量遠不可比,然而,如果說發生在西半球的事件尚可讓國人暫作壁上觀,大連灣的濃煙和油污則令國人不能不警醒:重大環境風險就在身邊!
在環境價值觀的意義上,中國與世界很遠也已經很近。從海外到國內,近期以來接二連三的環境事件已經向企業、向社會、向政府發出了嚴峻考問。環境風險關乎企業命運,真正有遠見的公司再不可麻木掩飾;執法部門也應切實追究肇事者責任,不可讓加害者逍遙法外,讓受害者獨吞惡果。
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顯然,在大洋彼岸,BP正在為自己的錯誤承擔重大后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事故并非一定不可避免,技術的發展和過往經驗基礎上的操作程序,本來已經為減輕和避免事故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但即便是BP這樣擁有全球尖端技術的公司,也常常心存僥幸,疏于管理,等到釀成此次大禍才悔之不及。
事后看來,BP在油井設計等五大環節偷工減料,所節省時間不足五天,節省費用不到1100萬美元,結果卻害人害己。僅從經濟損失面看,目前BP已成立了200億美元的賠償基金,停發今年前三季度股息。更嚴重的是,美國眾議院已表示,將禁止向它頒發更多的近海租用許可。這對將海洋采油視作競爭生命線的BP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事故本身損害公眾利益的巨大損失,對BP及品牌的長期負面影響,更是難以計量。
相關新聞
- 2010-07-23開征環境稅不能讓污染合法化
- 2010-07-19從油管爆炸事故看石油污染問題
- 2010-07-19讓污染者真正為環境修復埋單
- 2010-07-15污染類企業為何要買快艇送政府
- 2010-07-15“紫金污染 ”與 “墨西哥灣漏油 ”
- 2010-06-02環保組織為何會寄希望于污染企業
- 2010-04-28福州城區酸雨污染居高
- 2010-04-22光污染排污費之類的價值取向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