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公益項目、每天為“城市美容師”環衛工免費提供早餐的“愛心早餐”因內部管理起內訌。針對類似現象,有公益人士稱,“做公益并不是只有愛心就夠了,對民間公益組織來說,一定要加強內部管理,形成公開、透明、規范的運作機制。”有調查顯示,民間公益組織能生存2年以上的不足30%。 盡管這樣的“高死亡率”讓人有些意外,但應該看到,在這一波發展熱潮下,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普通市民對于民間公益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而公益組織發展之路開始分化,遵循基本的優勝劣汰規律并不奇怪。 當然,企業與公益組織還是有根本上的區別,但將盈利與公益這兩者完全對立起來,卻是需要警惕的視角。公益組織究竟要不要盈利這個問題,不論是社會大眾還是公益組織內部,仍有人篤信以盈利為恥。以至于在實踐操作中,這種觀念往往衍生出公益組織不顧項目執行效果,而競相攀比壓縮行政費用等現象。自己都快餓死了,還想填飽別人的肚子,精神可嘉,做法堪憂。其實在港澳臺以及歐美等地,以部分項目的盈利來維持公益組織的生存和公益項目的發展再正常不過。公益雖然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但不代表不可以盈利,相反只有實現合理收入,才有本錢實施更多公益項目。 在具備熱情之后更應該冷靜看到,學會盈利是讓這種熱情可持續發展下去的前提條件。而要具備盈利生存的能力,除了呼吁政府給予更多支持、降低登記門檻外,民間公益組織更應關注的是自己內部的問題。類似“愛心早餐”這樣內部管理出問題的并不少見,去年底清華大學公共管理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針對國內1000多家民間公益組織從管理、項目、財務等層面解析,平均分僅為26.95,60分以上的機構僅有61家。 公益組織出身草根沒關系,但管理上若也像一個草臺班子,自己的生存都困難,助人的熱情最終也無法照亮他人。算成本、搞活動、曬賬目……必須承認公益是門技術活,幫助他人的人更需要具備專業化的技能。 而要再進一步形成公益社會,民間公益還需“從細胞進化為組織”,不光是公益組織和受助對象兩方面的事,還有很多角色不能缺位,比如第三方監管機構、孵化機構、專業的項目團隊等等。而眼下,公益組織多是單打獨斗,組織之間既缺少互動也談不上補位。往往有的項目幾個組織做,有的項目卻無人認領。 民間公益組織高死亡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就好像賽跑比賽,既要有裁判員劃定跑道、鳴槍起跑,參賽者自己也要具備實力。憑借自發的熱情有個好的起跑,還得通過專業、規范的管理才能最終完成比賽。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免不了有人出局,留下的人則更應反思,救人之前,如何先避免讓自己成為被救助的對象,這既是社會對民間公益認識加深的表現,也是民間公益進一步繁榮必須解決的問題。 (張漲) |
相關閱讀:
- [ 01-07]從救世軍的演變看公益組織如何創新
- [ 01-06]女主播張心兒穿“泳裝"做公益引爭議(圖)
- [ 01-03]國務院擬規定騙取救助金最高將面臨3倍罰款
- [ 01-02]廣東湛江黨政機關18億被執行欠款已基本清償
- [ 12-31]中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地方債務增長較快
- [ 12-27]衛計委:加大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力度
- [ 12-25]行訴法大修應直指權力歸位
- [ 12-19]北京地鐵調價,莫忘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