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用信息綜合平臺模式值得推廣
2015-10-08 16:44:2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年來,誠信建設信息及黑名單機制廣受關注,也是很多監管部門推出的社會治理的新舉措。有關部門已于2014年出臺了國家層面的信用建設體系規劃,大多數省份也出臺了相應建設規劃。但遺憾的是,當前信用體系建設依然十分落后,處于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混亂狀態。很多部門均有黑名單數據庫,如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惡意透支、貸款不還黑名單,國家旅游局也出臺了“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但這些信用數據未同其他部門共享,信息不共享的“孤島效應”未能有效規制失信者。失信者能輕松地逃避監管,今天在這里作惡,露餡后再換個“馬甲”到其他地方故伎重演,本質上縱容了失信行為。 從這個層面來說,“福建省誠信建設信息公布綜合平臺”模式無疑走在了前列,值得肯定,至少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黑名單體系條塊分割的狀態。如據記者報道,該平臺采用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方式,整合了法院、工商、稅務、住建、環保、食藥監、質監等系統信用信息。這種將各類違法違規失信信息整合到統一平臺的模式,不僅有利于監管部門提高執法效率,同時提高了黑名單的威懾力,能夠讓失信者的行為得以充分曝光。 但此類平臺尚有不足之處,其采取的是統一公示公布黑名單信息模式。該模式雖然可以一次性將多個失信信息公之于眾,提高執法效率。然而,卻未必可提高公眾辦事效率,即,一般人之所以關注該信息平臺,主要在于其能夠查詢到合作伙伴或交易對象的信用信息。按照目前的發布模式,要想在該平臺精準地查詢到某個人某個企業的信用信息還有難度,需要大海撈針式地搜索各個部門發布的信息。對此,有關部門需要及時運用現有技術,提升平臺的科技含量,盡最大限度方便民眾查詢使用。譬如,可像查詢車輛違章那樣,以姓名、身份證號或企業代碼、違法內容等作為搜索關鍵詞,幫助民眾精準查詢相關信息。 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過渡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市場經濟與法治和規則形影不離,確保法律和規則的可操作性,發揮信用體系的威懾作用對減少違法現象,樹立民眾對規則的信仰,維護交易安全和社會穩定不無益處。在人口流動十分頻繁的現代社會,靠熟人間道德譴責和輿論壓力的懲戒手段就應逐漸轉化為違法違規信息共享下的黑名單制度,以便達到一處違規,寸步難行的規制后果。惟有如此,才是科學有效的信用體系建設,才能體現社會治理水平。 短評:對失信者既要及時曝光,更要及時處理 馬全和 當今構建誠信體系,最迫切的任務不僅是要及時曝光,而且還要及時處理。給失信、欺詐行為者經濟處罰,失掉利潤、一敗涂地,讓其感到疼、感到怕、感到被追責的恐懼,再也不敢失信、欺詐。因此,福建省在及時曝光“黑名單”的同時,及時處理也要跟進,不斷加大失信、欺詐行為的法律風險、道德風險、經濟風險,營造出適合誠信、促進人們拋棄失信欺詐的商務環境,讓失信者“寸步難行”,才能引導社會誠信之風建設。 |
相關閱讀:
- [ 09-01]“闖紅燈影響房貸”?別濫用個人征信
- [ 08-24]建立身份證異地掛失制度是創新管理之舉
- [ 08-21]銀行應主動降低用戶“信用風險”
- [ 08-10]希臘賣島還債,信用能否重建?
- [ 08-05]促消費要擴大“信用半徑”
- [ 07-31]拒給福建人貸款是信用體系缺失的犧牲品
- [ 07-23]“限制老賴坐高鐵”完善信用懲戒
- [ 07-15]農民被貸款,追責要跟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