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國人福州辦護校
協和醫院黨辦林主任介紹,1907年,信寶珠(CoraE Simpson)女士從美國來到中國福州,就任馬高愛醫院護士長。信寶珠發現,當地病人很多,卻沒有護士,照顧病人的工作被當作苦力,被人瞧不起。在中國醫學會秘書菲律普·高士蘭醫生支持下,信寶珠開始創辦護士學校,1907年開始教學,1909年頒發出第一份畢業文憑。
從1909年夏天起,信寶珠連續幾年在福州鼓嶺組織召開全國護士協會籌備會議,1912年擬定了統一的護士培養計劃,如課程設計、教材、學校的注冊、測試以及文憑等。
1912年,福州的南丁格爾護校成為中國護士協會注冊的首家護士學校。
在信寶珠的努力下,1914年6月在上海召開了中國護士協會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她也從1922年起擔任中國護士協會總干事,直至1944年回國。
當時中文還沒有“護士”這個稱呼
信寶珠剛來福州時,中文中還沒“護士”這個稱呼。林主任說,“護士”這個詞,是在中國第一屆護士大會上,由第一位出國接受護士培訓的中國 護 士 Elsie MawfungChung小姐經查閱康熙字典,請教許多中國學者之后提出,并被一致采用的。“護”的意思是滋養或照顧,“士”是學者的意思。“護士”即一個知道如何去滋養和照顧別人的人。
當年的女護士不護理男病人
“第一所護校剛創辦時才兩個人。”省衛職院負責校史整理的王處長說,當時人們觀念比較保守,女護士不護理男病人。這在當時還引起大討論,后來決定由外籍女護士陪同中國女護士一起護理男病人。
當時的護校,由在外國取得專業學位的醫生、護士擔任教師,三年的國際護士課程后再加一年的產科課程學習,包括生理學、解剖學、按摩、保健學、營養學、家政學、英語等,每年培養幾名至十幾名護士。
信寶珠小姐不僅負責護理和護校培訓工作,同時還負責麻風病的防治。在傳染病經常暴發、流行的年代,時常有護士、醫生在照顧病人時被傳染,因醫治無效而去世,有些外國人就永遠長眠于中國的土地上。
- 2010-05-12國際護士節 泉州為205名護士授帽
- 2010-05-11醫院逢護士節舉辦技能比賽 護士疲于應付過節成負擔
- 2010-05-11比知識比技能比愛心 惠安衛生系統開展競賽
- 2010-05-12迎接第98個國際護士節 福州各大醫院向護士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