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年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元提高至25元,各級財政投入資金總額將達到300多億元。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關懷。如何落實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實惠,任務艱巨,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衛生部高度重視,陳竺部長、張茅書記對新增項目經費的使用與管理等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認真研究新增經費使用領域,劉謙副部長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
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以及干預措施效果等因素,衛生部會同財政部門,經反復論證,確定新增經費主要用于擴大覆蓋人群、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等三個方面:一是將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對象由0-3歲擴大到0-6歲,每年新增服務人群約4800萬人。二是新增管理高血壓患者1000萬人,糖尿病患者600萬人,將排查發現的約300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納入管理范圍。三是增加孕產婦和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項目,提高疾病早期篩查水平。四是增加健康教育服務內容,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頻次。五是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承擔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食品衛生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等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項目。
調整后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0大類41項,老百姓將享受到更多的免費服務。
一是居民個人健康檔案進一步完善。居民接受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時的記錄將被及時納入健康檔案。隨著電子健康檔案的不斷建立,以及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有效銜接,將進一步方便醫療機構為居民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也有利于居民個人了解自己的健康信息。
二是兒童、孕產婦和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可獲得更多的保健服務項目。兒童健康管理的受益人群主要是0-6歲的學齡前兒童,出生后的新生兒可以在家中享受到醫務人員上門的家庭訪視服務;在1歲、2-3歲和4-6歲期間每年可以分別享受到每年4次、2次和1次健康管理服務。每個0-6歲兒童全程可獲得13次服務,針對兒童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為其提供生長發育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等服務內容。同時,對于所有0-6歲兒童,都可以免費獲得14種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對于孕產婦,在懷孕期間可以免費享受到5次保健服務,產后至少2次訪視和健康檢查服務,其中,孕婦在接受第1次產前保健時,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健康檢查服務,包括一般健康檢查、婦科檢查、健康指導,以及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能、腎功能、乙肝五項等實驗室檢查。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受益人群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可以免費獲得1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等,其中,輔助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電圖檢測等。
三是重點疾病患病人群管理進一步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可以免費獲得4次面對面的隨訪服務和1次健康檢查服務,包括病情評估、生活和用藥指導等。
四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免費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折頁、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手冊等健康教育資料,并組織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健康咨詢等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健康知識,為居民提供健康指導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工作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也將逐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