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整改 即知即改見行動 讓群眾滿意,就要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莅部h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即知即改,把整改貫穿活動全過程,下大力氣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活動伊始,惠安縣就提出“16+9”整改項目,即16件為民實事、9項作風建設機制,后又結合民生福祉,先后確定了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邊學邊改項目29個、邊查邊改項目45個,目前已基本完成。同時,通過暗訪抽查、每月一督、階段匯報等,發揚“釘釘子”精神,狠抓“四風”突出問題的整改落實。目前,5個專項行動、5個專項清理、 20個專項整治項目扎實推進并取得初步成效,縣鄉科級單位也完成整改項目171個。 截至目前,查處違反八項規定案例5起,查處“吃拿卡要”、“庸懶散拖”問題33個、查處28人;清理超標公務用車22輛、超標辦公用房3510平方米;全縣會議減少7.18%,下發文件減少13.7%;撤銷縣級評比表彰項目112項、認定類項目1個,擬撤銷各類領導小組267個;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投訴102件,涉及人數997人,追發1116.04萬元;查處拖欠群眾錢款、打白條耍賴賬問題26件。 一個個便民舉措、一件件為民實事,不斷落到實處。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群眾感受到實惠。交通部門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公交候車亭殘破、臟亂問題,提升改造縣城區域內68座公交??空荆奖闳罕姵鲂?;國土部門減免地籍檔案查詢費用,單位每宗次證明費由400元減為100元,個人每宗次證明費由50元減為20元,減免孤老殘疾戶、低保戶、重特大疾病、二女戶等對象的查詢費用;公用事業部門實施溪濱公園整治,截流改造西苑路橋頭等5處污水排放點、鋪設引水工程管道10公里、清理淤泥3.3萬立方米,定期放水沖洗…… 抓常態 建章立制治根本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要立足當下,更要著眼長遠。惠安縣著眼于從制度層面解決“四風”問題、鞏固活動成果,從活動一開始就著手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進一步研究梳理了20個專項整治行動,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責任人。 深化簡政放權,出臺《關于推進基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建立基本建設項目總審批時限33個工作日的快速并聯審批機制,下放71個審批事權到鎮。整治文山會海,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辦文辦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嚴控發文數量和規格,進一步規范會議的次數、時間、規模等。整治大操大辦,出臺《關于厲行節約文明簡辦婚喪喜慶的暫行規定》等文件,對全縣黨員干部婚嫁宴請等提出具體要求,倡導文明新風。促進勤政廉政,出臺《關于加強全縣股級干部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排查風險點4435個,制定防控措施3832條,超前化解權力運行過程匯總容易誘發腐敗的風險。加強公款消費管理,出臺《惠安縣關于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及會議費信息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公務接待管理實施意見》等文件,從嚴控制公務支出。 全縣各級各部門也組織對作風建設方面的相關制度進行梳理,列出制度清單、全面評估審核,認真做好廢、改、立工作。 組織部和民政局推出《關于深化村民小組長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引導村民小組長融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之中,激活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出臺《在中心窗口實行績效考核十個“一票否決”制度》,提升服務效率,打造良好的窗口形象;公安局制定《全縣公安機關接處警短信回訪滿意率問責暫行辦法(試行)》,明確2個環節12個問責行為…… 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相信,持續轉作風,切實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認真辦好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好事,將為惠安趕超發展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張鵬曾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