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健康面臨的挑戰 不可否認,中國婦女健康領域仍存在著諸多挑戰,主要表現為四大方面。 第一,婦女保健服務與健康資源配置的公平性與普惠性尚未完全實現,表現為健康資源配置的地區不平衡和群體不平衡。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等區域婦幼衛生服務可及性較低。如孕產婦死亡率農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區高于東部,流動人口高于常住人口。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監測數據,2015年西部地區孕產婦死亡率為28/10萬,是東部地區的2倍多。 第二,婦女保健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為專業人才的缺乏和服務質量的參差不齊。婦女保健服務體系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幼衛生可及性差、利用不足的問題突出。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兩孩政策的實施,高齡孕產婦比例有所增高,發生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和出生缺陷的風險將明顯增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監測統計指標體系》報告,中國目前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15.8萬人,占整個執業(助理)醫師的3.9%,與兒童占人口總量16.5%的比例極不匹配。此外,兒童各個年齡階段的身體結構與成人不同,用藥研發也需另辟新路。 第三,婦女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健康需求未能充分滿足,主要表現為青少年人群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易被忽視。生殖健康服務重點關注育齡婦女,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的衛生保健服務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青少年女性不安全性行為比例上升,非意愿妊娠與人工流產使青少年婦女面臨較大的健康風險。老年婦女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老年女性兩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都高于男性。婦女精神健康問題依然突出,青春期、絕經期、孕期和產后都是婦女抑郁癥的高危時期。 第四,乳腺癌、宮頸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高剖宮產率、不孕不育、營養性疾病、心理疾患等成為日益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給女性的身心健康增加一定風險。婦科相關腫瘤與疾病如宮頸癌、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對疾病的預防、篩查與控制工作需進一步加強。感染艾滋病、性病病毒的女性人數與比例上升。心理疾患也成為日益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較低,就診率更低。此外,市場化對婦女健康觀念和行為產生的消極影響也應引起關注。 |
- 2014-05-14長泰啟動“關愛農村婦女健康”志愿服務活動
- 2012-03-21沙縣開展“留守婦女健康義診暨婦聯主席大接訪”活動
- 2012-03-12省二人民醫院開展“關愛婦女健康”行動
- 2012-03-07婦女健康關愛月行動啟動 將開展免費婦科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