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社區(街道)黨工委經過認真實踐,社區黨建工作在“全覆蓋、凝聚力、組織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黨建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社區黨建一定程度上有“行政化”及“條塊分割”傾向等問題,同時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也給傳統的社區治理結構提出了新挑戰。黨工委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要求,立足國際靜安建設的要求和目標,以社區各級黨組織為核心,把條塊組織、社區成員、干部群眾一層層地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形成社區上下共創“同心家園”的生動局面。
【做法與經過】
從2007年起,靜安寺社區(街道)黨工委因地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社區黨建工作中,積極謀劃、探索創新,以美麗園居民區為試點,通過黨建促和諧、圍繞和諧抓黨建,開展了“同心家園”區域化黨建工作實踐,即以地緣關系為基礎,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圍繞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標,通過管理屬地化、平臺實體化、組織扁平化、運作社會化,整合社區各種組織資源、行政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和物質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團結凝聚廣大社區單位和居民群眾,同心同德、同向同進、共駐共治、共建共享,使黨的建設和社區各項工作全面協調,力爭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升“同心家園”區域化黨建的文化品格、人文內涵和價值導向,打造執政黨的紅色文化、政府的服務文化、社區的鄰里文化為一體的文化同心圓,以共同的理想和價值引領組織共建、資源共享、載體共創,實現社區成員的互助共進,鞏固黨群互動的情感模式,增強社區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親和力、傳承力、示范力和導向力,讓社區黨組織的先進性在為群眾的先進性在為群眾創造更美好生活中得到充分展現。
靜安寺社區(街道)黨工委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入推進“同心家園”區域化黨建工作的若干意見》,從組織設置、運作機制、工作載體、活動陣地、聯動平臺和訴求渠道等環節系統化推進“同心家園”區域化黨建工作。
首先,街道層面上,進一步優化“1+3”黨建工作模式,使社區內黨的組織關系得到進一步理順和調整。形成“多網協同”的運作機制。通過明晰職責、高效行政,歸口管理、扁平運作,梳理條塊職能、優化組織體系、提高行政效能,建立能與日趨成熟的社區黨建體制相銜接的社區管理體制,進一步推進區域發展。
其次,居民區層面上,對應社區黨建“1+3”模式要求,注重加強居民區黨總支建設,在居民區黨總支換屆選舉的過程中實現“擴容”,將“兩新”組織專職黨群工作者、駐區單位代表、社區民警等力量吸收為黨總支委員,形成了居民區、“兩新”組織、社區單位、民警四位一體的總支班子,探索建立區域性、多元化的居民區黨總支領導班子。
- 2009-11-25黨建科學發展要處理好“四種關系”
- 2009-11-25統一戰線在基層社會組織黨建中的作用
- 2009-11-25丁曉強:以民主建設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
- 2009-11-24在創新實踐中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
- 2009-11-23服務大局 堅持創新 開創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局面
- 2009-11-19以黨建促隊建 帶動和推進各項檢察工作
- 2009-11-12創新工作機制 夯實基層基礎 努力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