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招聘旺季,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某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信息中使用“有活力的技術團隊”“扁平化管理”“全方位成長機會”等語焉不詳的“黑話”,誤導應聘者?!?/p> 像“有活力的技術團隊”這一短語,我們習慣將其理解為“鼓勵創新”“團隊年輕有朝氣”“善于接受新事物”等意思,然而據調查,在招聘中,這只是“團隊成員工作年齡普遍小于1年”的委婉說法。若照此理解,該招聘單位顯然過于“年輕”,在行業中根基還不甚穩固,這樣其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顯然,使用“黑話”的招聘單位在打擦邊球,它們希望在不說假話的前提下盡量把公司包裝得好看些,以招到更優秀的人才。從結果看,一些不明就里的求職者受語焉不詳的字眼迷惑,最后加入公司,用人單位看似賺大,但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它們最終必定要為自己的“不誠實”行為付出高昂代價。 招聘是雙向的,招聘的本質是實現用人單位與應聘者的最佳匹配。每個公司,由于發展戰略、市場定位和經營范圍不同,所需人才也不一樣,同樣,對普通應聘者而言,并非所有高大上的大公司都適合自己,自己的興趣、特長、職業規劃不同,選擇的公司就理所當然的不同。一些用人單位之所以喜歡用這些讓人“不明覺厲”的字眼,一方面可能是不自信,特別是在提倡萬眾創業的當代,初設的創業公司前景尚不明朗,很難招錄到合適人才,而這一階段的創業公司又最需要有能力、有資源的行業精英加盟,為此,盡量將公司的現狀描繪得冠冕堂皇些便成為它們的當然選擇。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出于行業競爭的考慮,某些工作崗位并不一定需要985、211高校畢業的學生才能勝任,可細思之下,如果自己放寬用人標準,就可能將更有發展潛質的人變相送給對方公司,打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算盤,各用人單位便爭相使用這些更容易招徠優秀人才的用語。許多應聘者之所以被“黑話”蒙騙,一方面是工作經驗尚淺,見識的公司不多,也不習慣同其他求職者交流經驗心得;另一方面極可能是出于單純的虛榮心。從記者盤點的被騙案例看,許多求職者看到模棱兩可的宣傳后,往往做了過分夸張的解讀,這說明他們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大多抱著“面一家算一家”的心態,以如此散漫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如何能不被騙呢? 經歷了初期雙向選擇后,無論用人單位還是應聘者都發現自己曲解了對方,“曲解”可不只是待遇、休息時間等問題,它還涉及到工作內容、個人職業規劃等深層次問題,許多員工習慣抱怨公司如何經常加班等,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他們不能適應的是那些需要經常加班處理的工作內容,由于他們無法在工作中傾注靈感和激情,更不能將其視為發展自我的當然途徑,工作既然與自我成長全無關系,那么額外加班、拜訪客戶、幫助其他同事等自然毫無樂趣可言。同樣,面對簡歷光鮮但對工作絲毫沒有熱情的員工,用人單位同樣懊悔不迭。雙方對彼此不滿,要么以員工主動辭職告終、要么以公司開除員工收場。如此一來,此前鄭重其事的招聘便算是白費功夫了,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求職者,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事業更是一籌莫展、不進而退。 用人單位千萬不要小瞧那幾行招聘信息,信息不明確、不清晰,短期似乎能讓自己占盡便宜,可長遠觀之,則可能因此遭致巨大損失。 |
相關閱讀:
- [ 11-02]企業招聘打“青春牌”,90后為何不領情?
- [ 04-15]不給招聘員工買保險是公立醫院的傲慢
- [ 04-13]模擬招聘會是教育的未雨綢繆
- [ 04-13]高中模擬招聘,意義不在“招聘”上
- [ 03-21]“爆粗口”官員一個人主導的招聘更須檢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