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婦女和女童創造更好的機會和條件,就能提高生產率,造福子孫后代,使制度更具有代表性,為全體人民改善發展前景。”9月18日,世界銀行發布的《2012年世界發展報告:社會性別平等與發展》詳細回顧了縮小社會性別差距方面取得的長足發展,同時指出在諸多領域依然存在差異。最嚴重的差異是發展中國家與男性相比女童和婦女的死亡率:從全球來看,據估計,在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女性出生后死亡率過高,新生女嬰“失蹤”每年高達390萬人。由于偏愛兒子,約有五分之二的女嬰不能出生,六分之一在孩提時夭折,還有超過三分之一死于生育期。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指出:“我們需要實現社會性別平等。在過去五年里,世界銀行集團提供了650億美元來支持女童教育、婦女健康以及使婦女獲得信貸、土地、農業服務、就業和基礎設施。這些都很重要,但還不夠,還沒成為我們工作的中心。展望未來,世界銀行集團要促進社會性別工作的主流化,尋求用其他方式來推進這一議程,充分發揮世界一半人口的潛力。”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林毅夫說:“阻礙婦女和女童獲得技能和收入,致使她們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取得成功,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有害的。男女之間平等地分享增長和全球化的果實,對于實現關鍵的發展目標非常重要。”
報告也注意到,在過去25年,世界在縮小教育、衛生領域和勞動力市場中的社會性別差距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幾乎所有國家都消除了基礎教育領域的男女社會性別差異。在中等教育中,社會性別差距也在迅速縮小。在預期壽命方面也取得了類似的進步,低收入國家的婦女壽命不僅超過了男性,而且比1960年延長了20年。在世界很多地區,勞動力參與率的社會性別差距也已縮小,在過去30年有5億多名婦女加入勞動大軍。
仍然存在差距的領域包括弱勢女童入學率較低;婦女獲得經濟機會和收入的不均等,無論是在勞動力市場、農業還是創業方面皆如此;在家庭和社會中婦女和男性在話語權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
報告認為,縮小社會性別差距對于發展政策十分重要。提高收入有助于縮小一些差距,比如教育差距。隨著學校規模擴大,更多的職業對年輕婦女敞開大門,父母明顯看到了讓女兒受教育的好處。但是,市場和制度(包括料理家務和照看孩子的社會規范)往往與家庭決策相結合,使得男女性別差異得以長期延續。其結果是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收入方面的性別差異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為此,報告呼吁在四個領域采取行動:解決人力資本問題,諸如女童和婦女的死亡人數過多和長期存在的教育領域的社會性別差異;縮小男女之間的收入和生產率差距;在家庭和社會給予婦女更多的話語權;防止社會性別不平等的代際傳遞。
- 2011-09-21婦女十年來不離不棄 悉心照顧植物人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