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立為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了重要部署,這對于高揚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加速建成小康社會和美麗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與深遠意義。 由完善法律體系向法治體系邁進是依法治國應有之義。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一目標已如期實現。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中國未來要形成“法治體系”,這是一個重大變化?!胺ㄖ误w系”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義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權利、提升公共決策績效、建設和諧社會、維持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中國的法治建設的本質要求。法治思維是以合法性為判斷起點而以公平正義為判斷重點的一種邏輯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內容并要相統一:“合法性思維”,即任何行政措施的采取、任何重大決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維”,要求權力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權限內運行;“權利義務思維”,即以權利義務作為設定人與人關系及人與公共權力關系的準則;“公平正義思維”,即公權力要以追求、維護公平與正義為價值尺度。 縱觀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現狀,可以說,當前我國建設法治國家已進入攻堅時期。雖然說,自黨的十五大以來,我們的法律體系建設以及實踐活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法律的實施特別是法律準確、有效、全面、統一的實施就成為法治建設新的主要矛盾。我們認為,目前我國法治建設有三個關鍵:一是提高黨的依法執政能力,只要黨能夠依法執政,法治國家就有保證;二是建成法治政府,只要能夠依法行政,法治國家就有希望;三是解決司法公正問題,只有公正司法,人們才會信賴法律。為此,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是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的關鍵,也是巨大力量之源。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我們黨對我國法律體系建設高度重視,強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的十八大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就是要用平等的憲法原則去“反人治”、“反特權”、“反腐敗”,做到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p> 法治政府建設的問題,就是要各級政府能夠依法行政,依法理事。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大舉措。十八大要求“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鄙罨痉ǜ母锏年P鍵,應繼續深化司法職權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通過司法實現長期執政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將憲法賦予的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落到實處;要通過提升司法機關的政治地位和落實其憲法地位來樹立司法權。通過司法改革,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有效維護司法公正,努力踐行司法為民,增進司法和諧,積極推動政法工作科學發展。 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边@就是要求要把領導干部已習慣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變為法治思維。領導干部要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范。在法律的框架下,在法治的軌道上,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有一種較強的文化自覺精神,加強和提升學習能力,要把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應成為領導干部“依法執政”和管理社會的基本功。“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币愿玫亍皩崿F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作者:河南省委黨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