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也是一種親情的傳承。對于大多數家庭而已,長輩從未告訴過我們家風是什么,但在平淡的生活中,他們卻用行動讓我們體會“家風”的涵義。 小時候的我,由于父母工作的關心,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爺爺種田,奶奶持家,生活作息十分規律和節儉,每到晚飯時,爺爺總喜歡和我說他小時候的故事。長大后,才發現那無數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意義。 爺爺在離退休前在縣里的一個單位工作,他勤懇敬業,兩袖清風。與爺爺共過事的人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有的親戚知道爺爺在單位里說的上話,想利用這層關系安排工作。話剛一出口,性格耿直的爺爺就瞪起了眼睛直言道:“我是共產黨員,這種偷雞摸狗的事是不會做的,想托關系走后門,啥門都沒有!”親戚碰了一鼻子灰,只得作罷。還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次放學回家,在爺爺家樓下,一個爺爺單位的同事看到我,拿給我一籃子蘋果,我說不要,同事說是爺爺叫他拿回家來的。我一聽是爺爺,就欣然接受了,回家立刻洗了一個吃了起來。爺爺晚上回家,發現多了一籃子蘋果,問道。得知前因后果,十分生氣,把我給批評了一頓,奶奶連忙阻止,說,“小孩子不懂事,算啦”。爺爺更加生氣,“就是小才要教,不然長大指不定還要拿多少東西”,最后,爺爺領著我把一籃子蘋果還給那位同事。爺爺常說,錢是自己靠勞動掙的,不貪不拿才能走得正,站得直!爺爺的話陪伴我長大成人,再炫目的誘惑也不會讓我動心。 不僅如此,爺爺在生活上也非常簡樸,給我留下了極深印象。他身上穿的衣服滿是補丁,布料也已洗得發白。正是有爺爺做榜樣,我們一大家子十幾口人都十分節儉。大到過年過節請客吃飯,小到一粒米、一度電都厲行節約,從不浪費。 我想,家風就是這樣在平淡的生活中,積累傳承延續下去。不僅是一個家庭綿延生息的助推器,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無價寶! (作者:將樂縣質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