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薌城區天寶大寨村“婦女之家”的婦代會主任韓玉真以自己的鞋業加工廠,帶動當地農村富余女勞動力轉移工作。她將鞋面裁剪、上膠、車縫、拼接等一道道工序教給姐妹們,鼓勵姐妹們邊學習邊實踐。
在韓玉真的帶動下,大寨村許多家庭婦女紛紛辦起了家庭小作坊承接鞋面加工,一改過去依靠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婦女不僅成了村里致富的“半邊天”,還跳出“農門”闖市場。
韓玉真只是福建省“婦女之家”實現全覆蓋后成效初現的一個縮影。
福建省婦聯主席劉群英說,“婦女之家”的建立,就像撥亮一盞明燈,使城鄉婦女通過“婦女之家”,平時看得見婦聯,關鍵時刻想得起婦聯,遇到問題找得到婦聯。全省各級婦聯要把“婦女之家”建設成為廣大婦女的宣傳教育中心、維權服務中心、學習培訓中心和文體活動中心。
這句話在福建省“婦女之家”建設的數字和成效上得到充分顯現。記者近日從福建省婦聯組織部獲悉,自從2010年底福建省14414個村和2154個社區全部建立“婦女之家”實現100%全覆蓋后,全省“婦女之家”的作用開始逐漸顯現,從漳州市“婦女之家”發揮的功效可見一斑。
——發揮“婦女之家”的宣傳教育功能。長泰縣的十里村、坂新村、戴乾村等村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廣播、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福建企業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等和婦女權益、健康衛生相關的常識。龍海市利用“婦女之家”開展法律法規、文明禮儀、衛生保健、優生優育、家庭教育等知識的宣傳活動。
——發揮“婦女之家”的培訓致富功能。南靖縣龍山鎮在“婦女之家”張貼就業信息,組織在家待業婦女下企業參觀,牽線搭橋引導婦女就業。龍山村還邀請村編織高手到“婦女之家”講授開設網店、發展副業的創業經驗,并傳授編織技術;“婦女之家”利用巾幗文化中心戶舉辦蔬菜、香蕉、食用菌、養豬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法律、文藝等培訓,提高農村婦女科技致富本領和法律意識;“婦女之家”做好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的推薦工作,嚴格把關和審核,首批150萬元貼息貸款已發放到24名農村婦女手中,解決了婦女創業資金短缺屏障,讓婦女群眾得實惠。
——發揮“婦女之家”的維權服務功能。龍海市婦聯通過女企業家聯誼會會員、巾幗文明崗等與村和社區的“婦女之家”結對,幫扶農村春蕾女童,資助家庭貧困的農村婦女。在2011年“春蕾婦童”結對助學金發放暨學習匯報會上就資助了37名“春蕾女童”,當場發放助學金近3萬元。“婦女之家”還招募2000多名“愛心媽媽”,關愛、教育留守流動兒童;長泰縣“婦女之家”與計生、衛生部門聯系,對貧困婦女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如十里村和珠坂村“婦女之家”聯系漳州都市婦產科醫院開展愛心大篷車送醫下鄉活動,為425名農村婦女免費體檢。
——發揮“婦女之家”的組織活動功能。今年3月10日,由長泰縣婦聯牽頭,組織武安鎮村、社區“婦女之家”的姐妹們,到鶴亭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建立“巾幗園”。此外,她們利用春節、元宵、“三八”婦女節等節日,結合地方特色,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如武安鎮金里村、陳巷鎮戴墘村“婦女之家”組織女子拔河比賽,近千人參與;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山重村“婦女之家”組織婦女積極參與村委會舉辦的環村跑、賽大豬等民俗活動。
漳州市婦聯主席洪頤表示,“婦女之家”已經成為宣傳政策的陣地、傳播知識的課堂、傳遞信息的紐帶、聯系和服務婦女群眾的窗口、展示婦女姐妹風采的舞臺。(本報記者 吳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