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長三甲系列火箭順利上天,靠什么
創新 創新 還是創新
演講人職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她帶領一支富有創新精神的技術隊伍,圓滿完成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任務,自1994年2月8日首飛到2010年底,長三甲系列火箭共完成了38次發射任務。她獲得“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稱號。
我是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大家可能記得,去年10月1日晚上18點59分57秒,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二號衛星。現在嫦娥二號在繞著月球運轉得非常好,繼續做科學探測的工作。
在多年的型號研制過程當中,我有三個方面的切實體會。
第一,要堅持自主創新,必須滿足國防現代化和經濟建設的現實需求。新時期,國家對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辨對地觀測,還有新一代運載火箭等航天活動相繼列入國家發展規劃,要求我們通過自主創新完成這些任務作為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就拿我從事的長征三號火箭來說,這枚發射嫦娥二號的火箭就是我們在成熟的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攻克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題,成功研制我國首枚非對稱的構型的運載火箭,憑借這樣一個優異的性能將嫦娥二號準確地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第二,要堅持自主創新,必須建立一套有利于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我負責的系列火箭,去年一年就發射了8次,都取得了圓滿成功。當前航天科技工業正處于從科研向應用,從事業向產業的轉型當中,對我們長征三號甲系列研制團隊來說,也是進入現代航天工業的創新階段。一頭要數量,另一頭要保證質量,也就是說既要有批量生產和連續發射成功的能力,又要求穩妥可靠,萬無一失;一頭要求我們要技術創新,另一頭還要管理創新。既要保持航天持續發展的源泉,還要真正提升發展能力;一頭改進型創新,一頭還要變革式創新。既要遵循航天發展的規律,又要實現跨越發展。實際上,在航天系統的努力下,運載火箭組批生產的創新機制已經浮出水面。
第三,堅持自主創新,必須培養一批能當重任的人才。為了繼續推進自主創新,促進航天事業持續快速的發展,集團已經明確了新時期自主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路。要從跟蹤模仿創新,向開創性原創性創新轉變;要從單項技術創新向系統及體系化的集成創新轉變;要從性能指標的技術創新向科研生產一體的能力創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