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福建踐行群眾路線紀事
行動至上 ——以滴水穿石韌勁真抓實干求突破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一貫強調真抓實干。他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在閩東工作時,面對全地區上下擺脫貧困、發展致富的渴盼,習近平推崇并倡導“滴水穿石”精神:“前仆后繼,甘于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胸有宏圖、扎扎實實、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我們需要的是立足于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幸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中,他寫道。 1992年元旦,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福州晚報》上再次發表《滴水穿石的啟示》,作為新年寄語。他指出:“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福州,也來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緣此,習近平對彰顯“滴水穿石”精神、真正埋頭苦干實干的奮斗者格外關注,不失時機為其鼓勁。周寧縣七步鎮后洋村“綠了荒山白了頭”的造林大戶黃振芳,就是其中一位。 “那時候一家七口人連肚子都吃不飽!”今年已經86歲的黃振芳,對上世紀80年代初的困頓生活記憶猶新。 1983年,他貸款8萬元,帶領全家開墾荒山50畝,并在速生林中套種馬鈴薯、魔芋、茶葉等作物,“以短養長”。創業過程,無比艱辛,挑戰重重。“那時候幾乎每年都下幾場雪,山頭經常封凍在冰雪之中。我們父子三人,每天都冒著嚴寒上山,扒雪堆、敲冰塊、挖林穴。”黃振芳回憶說。 滴水穿石,綠滿荒山。憑著敢于創新的膽識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短短三年內,黃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畝,為全縣之冠。1989年,他被評為寧德唯一一位全省造林大戶。 這也引起了習近平的關注。在《弱鳥如何先飛》一文中,他提到:“周寧縣的黃振芳家庭林場搞得不錯,為我們發展林業提供了一條思路。”1989年1月3日,習近平特地到黃振芳家的山上林場調研。 |